第9章 陇右倾覆

司马老贼 土玄 2202 字 4天前

但命令刚传出,异变陡生!

只听一声梆子响,山谷两侧顿时箭如雨下!紧接着,滚木礌石轰隆隆砸下,瞬间将蜀军队列截成数段!

“有埋伏!结阵!御敌!”赵云临危不乱,白须飘洒,声如洪钟,瞬间压住了部下的惊慌。

蜀军毕竟精锐,在初期的混乱后,逐渐在赵云的指挥下结成圆阵,奋力抵抗。但魏军占有绝对地利和兵力优势,伏击的突然性也造成了相当伤亡。

赵云见状,心知不可久留,拖延下去必被全歼于此。他果断下令:“后队变前队,向谷口逐步撤退!邓芝,你率部先行打开通道!某自断后!”

说罢,老将军竟一拍战马,反向冲向魏军攻势最凶猛之处!手中长枪如梨花飞舞,左挑右刺,接连将数名魏军骁将挑落马下,其悍勇之姿,竟一时逼得魏军攻势一滞!

费曜在坡上看见,暗暗心惊于赵云之勇,又想起听闻的赵云当年长坂坡,在万军之中单枪匹马七进七出的故事,顿时心生胆怯,只令兵士放箭,自己却不敢追杀下去。

在赵云的亲自断后和奋勇冲杀下,蜀军主力得以从谷口退出,脱离了险地。此战,赵云部伤亡千余人,更重要的是,所有用于虚张声势的仪仗几乎损失殆尽,疑兵之计彻底失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云收拢败兵,清点损失,虽心中郁愤,但深知已无法完成丞相嘱托,只得下令部队转向,寻找安全路径,试图向蜀军主力方向靠拢。

曹真大军抵达狄道城外,与诸葛亮的蜀军隔着一片相对开阔的平野对峙。眼见狄道城头魏旗仍在,曹真心中稍安,但面对严阵以待的蜀军,他不敢怠慢。

一连两日,曹真深沟高垒,坚守不出。他深知蜀道运粮艰难,诸葛亮利在速战,而自己背靠关中,拖得越久,形势对自己越有利。更何况,狄道城仍在,诸葛亮实则处于被前后夹击的微妙境地,虽然后面的“夹子”暂时无力出击。

第三日,诸葛亮竟主动前来挑战。更令曹真惊异的是,蜀军并未一窝蜂冲上,而是依据一种极玄妙的规律布下一个大阵。只见阵中门户重重,旗号依八卦方位排列,士卒进退有序,暗含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无穷,杀气隐隐,却又看不透虚实。

阵中走出一将,乃是蜀汉上将魏延,只见他横刀立马在寨门前高声叫道:“曹子丹可识我家丞相阵法?”

“八卦阵…”曹真一眼便看了出来,他久闻诸葛亮精于此道,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大将军,蜀贼布此怪阵,意在诱我出击,切勿中计!”参军杨阜急忙劝谏。

只听魏延仍在寨外高喊:“不敢应战不如早退,如此龟缩岂不惹人耻笑?!”

曹真沉吟片刻,道:“若不敢应其阵法,岂不示弱于彼,堕了我军士气?我当以阵破阵!”

他自忖也通晓兵法,于是下令魏军布下“长蛇阵”,试图以一字长蛇之势,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中则首尾皆至,以阵法的灵动长度来应对八卦的变化。

然而,两阵甫一交锋,高下立判。诸葛亮的八卦阵如同一个巨大的磨盘,又似活物,随着中军旗下羽扇的轻轻挥动,阵型瞬息万变。魏军的长蛇阵看似凶猛,一头撞进去,却立刻被分散、切割、包裹,仿佛陷入泥潭,有力无处使,左右翼无法相顾,首尾难以呼应。

曹真在阵中看得眼花缭乱,指挥频频失灵。不到一个时辰,魏军阵脚已乱,伤亡不小。

“鸣金!收兵!”曹真不得已,咬牙下令撤退。

蜀军亦不深追,从容退回本寨。此一阵,曹真折了锐气,深知斗阵绝非诸葛亮对手,于是更坚定了坚守不出的决心,任凭蜀军如何挑战,只是不理。战局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僵持。

但诸葛亮深知,僵持对自己是致命的。蜀军粮草转运维艰,军中存粮日减。必须尽快迫使曹真决战。

这一日,诸葛亮升帐,唤来一心腹信使,低声嘱咐良久,并故意让其携带一封“密信”出营,路线“恰好”经过了魏军斥候频繁活动的区域。

果不其然,信使被曹真的游骑擒获,那封“机密军情”也被搜出,火速呈送曹真。曹真展开一看,心中狂喜!信竟是诸葛亮写给汉中留守李严的催粮书!信中直言军中粮草已将告罄,若半月之内粮草不能运抵前线,大军便不得不全线撤退云云。

“天助我也!”曹真抚掌大笑,“诸葛亮啊诸葛亮,你也有今天!传令各部,紧守营寨,多派斥候,严密监视蜀军动向!半月之后,便是诸葛亮的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