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文枢结党乱科场,吏治清浊撼国本

- 能臣派系(李善、陈策等)则冷静指出:“问题的核心不是个别官员,而是科场、举荐、监察的制度漏洞,让文枢盟有机可乘。若只惩人、不补制,日后还会出现新的‘文枢盟’。”

乔郓的系统面板弹出红色预警:【皇基稳固度95%,体制内生危机爆发!核心矛盾:吏治腐败+利益结党+制度漏洞+旧势力渗透。若轻惩,将失去民心,动摇共治根基;若重惩,可能引发官场动荡。需推行“吏治清浊革新”,以“惩贪腐、补漏洞、扬清明”为核心,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彻底肃清文枢盟,重塑吏治生态】。

二、铁腕惩腐,分化瓦解,稳大局而不纵恶

乔郓没有选择“一刀切”的大清洗,而是采取“精准打击+分化瓦解”的策略,避免引发官场动荡:

- 成立“吏治清浊署”,独立于现有监察体系,由耶律清任署长,抽调五域非文枢盟背景的贤才、老兵、百姓代表组成,拥有“独立调查、直接上报、先斩后奏”的权力,专门清查文枢盟成员;

- 精准打击核心成员:将文枢盟成员分为“核心骨干”“胁从参与”“被动牵连”三类——核心骨干(如刘崇、张霖之父等),经查实舞弊、贪腐、勾结旧势力者,一律斩首,抄没财产充公;胁从参与(如被迫为盟内成员提供便利的基层官员),若主动坦白、揭发他人,可从轻发落,降职留用;被动牵连(如不知情的门生故吏),一律调离原职,重新考核后再分配;

小主,

- 分化瓦解盟内关系:公开文枢盟的贪腐证据,让盟内成员意识到“树倒猢狲散”,鼓励互相揭发;同时承诺“既往不咎”,对主动脱离文枢盟、交出赃款的官员,保留其公职,稳定大部分官员的情绪。

清查行动异常顺利。刘崇等核心骨干负隅顽抗,试图销毁证据、勾结旧势力反扑,却被吏治清浊署联合天枢卫擒获,在铁证面前无从抵赖。而大部分胁从官员,在看到核心骨干的下场后,纷纷主动坦白,揭发同党。小豆子和阿古拉在平江府协助清查时,一名曾参与舞弊的考官,将藏在书房匾额后的“暗号手册”交给他们,哭着说:“我一时糊涂,被刘崇胁迫,现在只求戴罪立功。”

三、补全制度漏洞,构建长效防腐机制

乔郓深知,惩贪腐只是第一步,补漏洞才是根本。他推出“吏治三制革新”,从科场、举荐、监察三个关键环节入手,堵住制度漏洞:

- 科场革新:科举院副院长及以上官员,实行“五域轮岗制”,每年轮换一次,避免长期任职形成势力;阅卷实行“匿名+交叉阅卷”,考生试卷统一糊名、编号,由五域考官交叉阅卷,每道试卷需三名考官共同打分;设立“科举督查团”,由百姓代表、老兵、寒门官员组成,全程监督命题、考试、阅卷过程,可随时提出异议;

- 举荐革新:废除“官员举荐制”,推行“功绩考核制”——官员晋升不再看举荐人,而是看政绩(如民生改善、税收完成、案件审结率)、百姓满意度、监察署评分,三项指标综合排名,择优晋升;同时建立“官员回避制”,官员不得在原籍、联姻地任职,避免形成地方势力;

- 监察革新:扩大监察署权力,允许监察官“微服私访”,无需提前报备即可调查官员;建立“百姓举报奖励制”,百姓可通过“举报信箱”“口头举报”等方式,举报官员贪腐、舞弊,举报查实者,奖励被举报官员贪腐所得的三成;推行“官员财产公示制”,五域官员(从基层到中枢)需每年公示个人财产、家属从业情况,若财产来源不明,一律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