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密室困厄藏忠骨 学宫围逼酿杀机

胡亥看着卢生,突然意识到,这或许是卢生的阴谋——逼他派走禁军,然后趁机夺取咸阳的控制权。可扶苏哥哥危在旦夕,他不能见死不救!

“阿禾,” 胡亥转身对阿禾道,“学宫和密室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守住典籍,守住博士官!” 阿禾用力点头:“公子放心,就算是死,我也会守住!”

胡亥深吸一口气,对身后的禁军道:“传朕的命令,调拨三千禁军,由副将统领,立刻驰援荥阳!剩下的两千禁军,随朕去东郊,监督处置‘儒生’!”

禁军们领命而去,卢生看着驰援荥阳的禁军背影,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他知道,咸阳的兵权,很快就会落到他手里了。

东郊的大坑早已挖好,深三丈,宽五丈,是卢生提前让人挖的,就等着活埋儒生。百姓们围在大坑边,神色紧张地看着入口的方向。胡亥和卢生站在大坑旁的高台上,等着李斯押解“儒生”过来。

不久后,李斯带着一队禁军押着百名“儒生”来了——这些“儒生”都被黑布蒙着眼睛,穿着儒生的衣服,走路踉踉跄跄,看起来十分虚弱。卢生眯起眼睛,想要看清他们的脸,却被李斯拦住:“卢先生,这些儒生都是通敌叛国的罪人,怕他们看到百姓的样子会害怕,所以蒙住了眼睛,还请先生不要介意。”

卢生心里怀疑,却也找不到理由反驳。胡亥看着那些“儒生”,心里松了口气——这些都是咸阳狱中的囚徒,李斯果然办妥了。

“时辰到了,该处置了。” 卢生对着胡亥道,眼神里满是催促。胡亥点点头,对禁军道:“把他们推进坑里。”

禁军们上前,将百名“儒生”一个个推进大坑。百姓们看着这一幕,有的闭上眼睛,有的则大喊“杀得好”。卢生站在高台上,嘴角的笑容越来越大——他觉得,自己离掌控咸阳越来越近了。

就在最后一个“儒生”被推进坑里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一个斥候骑着快马,朝着大坑的方向跑来,嘴里大喊着:“公子!不好了!齐地传来消息,田儋郡守已经投靠了项羽,正带着三万大军朝着咸阳赶来!”

胡亥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田儋不仅没出兵救荥阳,反而带着大军来攻咸阳?这意味着,咸阳不仅要面对卢生的威胁,还要面对田儋的大军!

卢生听到这话,更是喜出望外——田儋来了,他就更有把握夺取咸阳了!他看着胡亥,故意道:“公子,田儋大军压境,咸阳危急啊!不如让臣来统领禁军,抵御田儋?臣有信心守住咸阳!”

胡亥看着卢生,突然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陷阱——扶苏哥哥被困荥阳,田儋大军来攻,卢生在一旁虎视眈眈,而他手里只有两千禁军。

就在这时,阿禾突然从人群里跑出来,脸色焦急地喊道:“公子!不好了!咸阳宫密室的暗门被打开了,我们押着的那个方士不见了,而且……而且陈先生留下的《秦记》原稿,也不见了!”

“什么?!” 胡亥和李斯同时惊呼。《秦记》原稿是大秦文脉的核心,若是丢了,后果不堪设想!而且那个方士不见了,说明卢生还有其他的同伙,藏在咸阳宫里!

卢生听到“《秦记》原稿不见了”,眼睛亮了起来——他要的就是这份原稿!只要拿到原稿,就能篡改上面的内容,把自己塑造成“大秦的救世主”,到时候百姓自然会拥戴他。

胡亥看着眼前的一切,只觉得天旋地转。荥阳危急、田儋来攻、《秦记》丢失、方士逃脱、卢生虎视眈眈……一个个危机像潮水一样涌来,将他淹没。他握紧手里的青铜剑,剑柄上的“守文”二字仿佛在灼烧他的手心——陈先生,您留下的文脉,您守护的大秦,朕该怎么守住?

远处的咸阳宫方向,突然升起一股黑烟,像是在呼应东郊的杀机。胡亥抬头望去,只见黑烟越来越浓,隐约能听到宫墙方向传来的喊杀声。他知道,卢生的同伙已经在咸阳宫里动手了。

“公子,我们该怎么办?” 阿禾看着胡亥,眼神里满是焦急。

胡亥深吸一口气,眼神里闪过一丝决绝。他举起手里的青铜剑,对着围在大坑边的百姓大喊:“父老乡亲们!田儋投靠项羽,要来攻打咸阳;卢生伪造证据,想夺取大权!大秦现在危在旦夕,需要我们一起守护!愿意跟朕一起保卫咸阳的,举起你们的兵器!”

百姓们愣住了,面面相觑。刚才还在喊“活埋儒生”的他们,此刻看着胡亥坚定的眼神,看着远处升起的黑烟,突然意识到自己被卢生骗了。一个卖粟米的老汉突然举起手里的锄头,大喊道:“我愿意跟公子保卫咸阳!我不要战乱,我要太平!”

小主,

“我也愿意!” “我也愿意!” 越来越多的百姓举起手里的兵器,大喊起来。卢生看着这一幕,脸色骤变——他没想到,胡亥竟能凭借一句话,重新赢得百姓的信任!

就在这时,咸阳宫方向传来一阵更激烈的喊杀声,紧接着,一个黑衣方士骑着快马,朝着卢生的方向跑来,手里举着一卷竹简,大喊道:“先生!《秦记》原稿拿到了!我们快撤!田儋的大军还有一日就到了!”

卢生看到《秦记》原稿,立刻转身就要跑。胡亥怎会放过他,提着剑就追了上去:“卢生!把《秦记》还回来!”

两人一前一后,朝着咸阳宫的方向跑去。百姓们和禁军也跟着追了上去,喊杀声、脚步声在东郊的空地上回荡。

阿禾站在大坑边,看着胡亥的背影,又看了看远处的咸阳宫,心里满是担忧。他知道,接下来的一战,不仅关乎大秦的命运,更关乎陈先生用命守护的文脉。而荥阳的扶苏陛下,还在等着援兵,田儋的大军还有一日就到,咸阳宫里的叛乱还在继续……

他低头看了看怀里的《诗经》残本,竹简上“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字迹,仿佛在提醒他——文脉不绝,大秦就不会亡。可此刻,文脉的核心《秦记》原稿落在了卢生手里,他该怎么抢回来?

远处的荥阳城内,扶苏已经穿上了铠甲,手里握着一把长剑,正准备出城。他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联军,心里知道,这一战可能是他最后的一战。可他不知道,咸阳已经陷入了更大的危机,他期待的援兵,可能永远不会来了。

咸阳的雾还没散,东郊的大坑里还躺着百名囚徒的尸体,咸阳宫的黑烟还在升起,卢生拿着《秦记》原稿在前面跑,胡亥提着剑在后面追……大秦的命运,就像这迷雾中的咸阳,看不清方向,却又充满了未知的杀机。阿禾站在原地,握紧怀里的《诗经》残本,突然意识到,陈先生生前担忧的“文明崩塌”,或许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