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虫卵惊魂护典籍 骊山秘信启新机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是派去骊山的斥候回来了!斥候浑身是血,手里举着一卷染血的竹简,大喊道:“公子!骊山有陈先生留下的后手!有十万石粮草,还有一座兵器库,里面有陈先生改良的秦弩和火药!”

胡亥眼睛一亮,立刻让李斯暂代守城,自己带着阿禾和项伯,朝着骊山方向跑去。夜色中,马蹄声急促,胡亥的心里充满了希望——陈先生果然留下了后手!只要拿到粮草和兵器,就能守住咸阳,甚至反击项羽!

骊山脚下的密道口,被茂密的藤蔓覆盖着,藤蔓上刻着一个小小的“墨”字——是陈墨的标记。项伯拿出怀里的信,展开一看,上面是陈墨的手书:“骊山密道通兵器库,钥匙为《秦记》残本中的‘止杀’二字拓印,需以秦篆书写,方能开启。兵器库内有火药箭百箱,秦弩千把,粮草藏于密道深处,需用夯土机关打开(241章长城夯土技术伏笔)。”

阿禾立刻从怀里掏出《秦记》残本,找到“止杀”二字,用墨块拓印在绢布上,递给胡亥。胡亥拿着拓印,走到密道口的石门旁,将绢布贴在石门的凹槽上。“咔嗒”一声,石门缓缓打开,里面透出微弱的光——是兵器库的火把!

三人走进密道,里面宽敞得能容两匹马并行,墙壁上刻着陈墨的笔迹,记录着兵器的用法:“火药箭需离火三尺,秦弩需校准瞄准装置(101章改良秦弩伏笔),夯土机关需按‘秦’字纹路转动。” 兵器库内,果然整齐地摆放着秦弩和火药箭,粮草的香气从密道深处传来,让三人瞬间松了口气。

“太好了!有了这些,我们能守住咸阳了!” 胡亥激动地说,伸手去拿一把秦弩。可就在这时,密道深处传来一阵脚步声——是赵高的余党!他们拿着火把,举着弯刀,堵住了密道的出口:“胡亥,多谢你帮我们打开密道!这些兵器和粮草,都是我们的了!” 为首的正是赵高的亲信赵成,他的脸上满是阴笑,手里还拿着一枚黑色的蛊虫卵,“还有,你以为你们解决了虫卵?我这里还有很多,只要我把它们扔进咸阳城,百姓们就会疯掉,咸阳就会不攻自破!”

胡亥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没想到,赵高的余党竟然也知道骊山的秘密!项伯立刻挡在胡亥身前,拔出腰间的剑:“当年陈先生救我,教我‘止杀’,我绝不会让你们用这些兵器害人!” 阿禾也握紧墨粉包,准备随时撒向赵成——墨粉能防蛊虫,或许能拖延时间。

赵成冷笑一声,将虫卵扔向胡亥。阿禾眼疾手快,立刻撒出墨粉,虫卵被墨粉包裹,瞬间掉在地上,不再动弹。“杀!” 赵成大喊,余党们举着弯刀冲过来。胡亥、项伯和阿禾立刻拿起秦弩,按照陈墨的标注校准,扣动扳机——“咻!” 箭矢精准地射中一个余党的胸膛,余党惨叫着倒下。

三人边打边退,朝着粮草库的方向跑去。项伯突然想起陈墨信里的夯土机关:“公子!粮草库的夯土机关能困住他们!只要转动‘秦’字纹路,石门就会落下,把他们关在里面!” 胡亥立刻点头,朝着粮草库跑去,赵成的余党在后面紧追不舍。

粮草库的石门旁,果然有一个“秦”字纹路的转盘。胡亥按照陈墨的笔迹提示,顺时针转动三圈,再逆时针转动一圈。“咔嗒”一声,石门开始落下。赵成见状,急得大喊:“快阻止他们!” 可已经晚了,石门“轰”的一声落下,将赵成和他的余党关在了外面,只留下他们愤怒的砸门声。

三人松了口气,靠在粮草袋上,大口喘着气。胡亥看着满库的粮草和兵器,心里重新燃起了希望:“我们立刻把这些运回去,支援咸阳城!有了这些,我们一定能打败项羽!” 项伯和阿禾点头,立刻开始组织后续赶来的禁军,搬运粮草和兵器。

与此同时,长城雁门关的城墙上,蒙恬正靠在残破的城垛旁,胸口的伤口还在渗血。匈奴的总攻已经持续了三个时辰,城墙的缺口被暂时堵住,可秦军的士兵也所剩无几,粮草只够最后一顿。“将军,齐地的援兵还没到吗?” 副将虚弱地问,手里的剑已经卷了刃。

蒙恬摇摇头,眼神却依旧坚定:“陈先生说过,‘守土需坚,援兵虽晚,民心不晚’。我们再坚持一会儿,说不定援兵就到了!” 他拿起陈墨改良的夯土工具,将滚烫的石灰浆浇在城墙外侧——这种石灰浆混合了墨粉,能快速凝固,比普通夯土更坚固,暂时挡住了匈奴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