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白房子的决策

“更重要的是资源!

默菲斯特别强调,晋北及周边区域,是日本在华重要的煤炭、铁矿、棉花和粮食产地。

尤其是煤炭!

云母矿的丢失已经让他们痛入骨髓,如果连煤炭供应也受到致命威胁……日本的钢铁产量、发电能力、铁路运输都将受到连锁打击。

这比击沉他们几艘运输船的影响更为深远和持久!

我们不能满足于仅仅掐断他们的‘神经’,还要打断他们的‘筋骨’!煤炭,就是打断小日本筋骨的好办法!”

总统深吸了一口气,他当然明白,能源和原料对于战争机器意味着什么。

赫尔拿起电文,指向最后,也是最具说服力的部分:

“然而,默菲斯警告,我们目前投入的力量,一个中队的‘野马’和一个中队的B-25,远远不足以确保我们能在那里站稳。

日本人不是傻瓜,他们比我们更清楚大同失守的后果。

他们必然会疯狂反扑,投入远超我们想象的力量。

他们的‘隼’式战机数量庞大,可以通过消耗战来磨损我们有限的空中力量。

一旦我们失去制空权,大同机场易手,之前的所有投入和战略设想都将化为泡影。

我们不仅会失去这把尖刀,还会严重打击盟友的士气,并让日本人重新稳固其后方。”

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罗斯福的目光投向墙上那幅巨大的世界地图,他的视线越过浩瀚的太平洋,落在亚洲大陆那片广袤的土地上,最终聚焦于那个被反复强调的名字——大同。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向一个并非主要战场的地区增派宝贵的航空力量,尤其是性能顶尖的P-51战斗机,必然会引来军内“先欧后亚”派系的强烈反对,也会让专注于太平洋战区的海军将领们不满。

但是,默菲斯的分析有理有据,掀动了他脑海中的战略天平。

用空中力量撬动整个华北日军的部署,威胁其能源命脉,间接支援太平洋……这笔投资,潜在的回报率可能高得惊人。

赫尔的目光并未在电报关于增援飞机的部分过多停留,他的手指向下滑动,停留在了默菲斯报告的后半段

——那几行关于李云龙部队本身的、看似不经意却分量极重的描述上。

他微微蹙起眉头,仿佛在确认自己是否看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