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仅仅持续了不到两分钟。
当最后一架B-25投完炸弹,优雅地拉起身形,重新爬升加入编队时,下方的阳原县城东南角,已经彻底变了模样。
一段长达数十米的巨大豁口,如同被巨兽啃噬过一般,狰狞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豁口内外,满是断壁残垣和燃烧的碎木,原本的城墙防御工事荡然无存。
浓烟和尘土尚未完全散去,但透过豁口,已经能隐约看到城内惊慌失措跑动的模糊身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约翰上士冷静地对着电台报告:
“秃鹫巢穴,利爪一号报告。
轰炸任务完成。
观测到直接命中至少八枚,目标城墙段已完全摧毁,形成有效突破口。
未观测到敌军空中反击。完毕。”
他放下送话器,看向史密斯和江岳,点了点头。
王大山团长看着那巨大的缺口,愣了几秒钟,猛地反应过来,脸上瞬间涌上狂喜,他狠狠一拍大腿,声音吼得震天响:
“他娘的!炸得好!炸得好啊!同志们!看到没?鬼子的乌龟壳碎啦!司号员!吹冲锋号!给老子冲进去!”
……
接下来的几天,大同机场我军停机坪上异常忙碌。
粗犷结实的“三头怪”战机频繁出动,它们肩负着为总攻张家口创造条件的特殊使命
——既要有效打击敌人,又要巧妙实施战术欺骗。
与美军严格遵循地面引导的模式不同,“三头怪”机群展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它们以双机或四机小编队形式,携带着沉重的炸弹,呼啸着扑向张家口外围。
这些由陈大雷、王根生等经验丰富的八路军飞行员驾驶的战机,行动极具章法。
它们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战前反复研究的情报,精准扑向预定目标:
一座建立在关键路口、对我军后续推进构成威胁的砖石碉堡;
一片位于城郊、驻扎着日军预备队的兵营营房;
一处隐蔽在山坳里、疑似囤积物资的临时仓库。
轰炸效果如何,这些目标,并没有观察员记录,只能后续由游击队前往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