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岳心中最后一块大石落地。
庞大的混合机群,带着完成任务的疲惫与初战告捷的兴奋,沐浴在正午偏西的阳光下,引擎轰鸣着,坚定不移地朝着西方,朝着根据地,朝着家的方向,疾驰而去。
天空中还残留着些许硝烟味,但更多的,是一种冲破枷锁、亮剑长空后的豪迈与昂扬。
中午十三时二十五分。
张家口机场。
小主,
庞大的机群带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依次降落在依旧布满战争创伤的跑道上。
轮胎接触夯实过的土地,激起阵阵烟尘。
与出发时的肃杀和隐秘不同,此刻的机场充满了一种劫后余生的喧嚣和紧迫。
飞机刚一停稳,地勤人员、医护兵就像早已绷紧的弹簧,猛地冲了上去,围住了每一架归来的战鹰。
首先被关注的是那些“木头鹰”。
近距离一看,触目惊心。
这些木质骨架、帆布蒙皮的飞机,此刻显得更加破败和脆弱。
几乎每一架机翼、机身上都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窟窿和撕裂的口子,那是鬼子地面轻武器和高射炮破片留下的“枪眼”。
有些窟窿边缘还残留着焦黑的痕迹,显然是被燃烧弹或炽热弹片擦过。
帆布被撕裂,露出里面扭曲的木肋,有的地方甚至被打穿了对光。
“快!这边!搭把手!”
一名地勤班长吼着,和几个战士一起,小心翼翼地将一架机腹被打出好几个大洞的“木头鹰”飞行员搀扶下来。
飞行员脸色苍白,但眼神依旧亢奋,嘴里还念叨着:
“没事!老子没事!就是这破船漏风!”
真正需要紧急处理的是那些投弹手/机枪手。
“医护兵!这里!三号机投弹手腿部中弹了!”
身心俱疲的勇士刚刚降落,等待他们的不是休整,而是争分夺秒的抢修、伤员救治,以及必须立刻做出的、下一个关乎生死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