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子的德什卡重机枪,和相关的生产技术,本来就没少给,对独立师初期建立重火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江岳这次来,也是想碰碰运气,看看能否在航空方面再争取些支持,哪怕是更多的发动机或者机枪备件也好。
接待他的是一位名叫伊万诺夫的毛熊陆军少校,身材敦实,留着浓密的胡须,眼神锐利。
他会说一些简单的中文,配合着手势,交流倒也不算太困难。
伊万诺夫显然一直密切关注着晋北的战局,对独立师拿下张家口、摧毁赐儿山炮台的过程似乎颇为了解。
江岳没有拐弯抹角,直接说明了当前面临的空中压力,以及美军援助延迟的情况,提出了希望苏方能在航空装备或技术方面提供进一步协助的请求。
伊万诺夫安静地听着,粗壮的手指在铺着绿色绒布的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等江岳说完,他沉吟了片刻,然后摇了摇头,用带着浓重口音的中文说道:
“江岳同志,我很理解你们面临的困难。
但是,非常抱歉,我们目前正面临着德意志法西斯最疯狂进攻,西线的压力空前巨大。
我们自己的航空兵力量也极其紧张,实在无法抽调完整的飞机或发动机生产线进行援助。
这一点,请务必谅解。”
这个回答在江岳的意料之中,他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战争时期,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然而,伊万诺夫的话并没有说完。
他站起身,走到一个厚重的铁皮文件柜前,打开锁,从里面取出一张折叠着的、略显粗糙的图纸,而不是江岳预想中的飞机资料。
他将图纸在江岳面前摊开。
图纸上画的并非飞机,而是一种结构奇特的多管装置,架设在卡车的底盘上。
伊万诺夫指着图纸,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带着某种自豪的神秘笑容:
“江岳同志,虽然我们无法提供飞机,但是,也许这个……能帮助到你们。
这是我们装备的一种新型武器,它或许能弥补你们在远程火力上的某些不足。”
江岳的目光落在图纸下方的俄文标注和那极具特色的名称上,瞳孔骤然收缩!
БМ-13!
旁边还有手写的中文注释
——“喀秋莎”多管火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