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工厂的困境与超级凌诞生

与此同时,工厂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 —— 凌哲坐在主位,身边是工厂的总工程师,对面是东升集团的技术团队,长桌上摊满了画满批注的生产线图纸,正中央的大屏幕连接着远程信号,前排还放着一台打开的笔记本电脑,专门留给东升的 “幕后顾问”。

十点一到,凌哲敲了敲桌子:“人都到齐了,麻烦大师开始吧。”

话音刚落,会议室的主屏幕亮了起来,穿灰色工装的虚拟人出现在画面里,声音经过处理,变成了中性的电子音:“先看材料合成车间的改造方案,重点说反应炉的问题。”

屏幕上立刻弹出三维图纸,虚拟人伸手在空中划了划,图纸放大到反应炉内层:“之前卡壳是因为传统反应炉的温度控制精度不够 —— 新型合金需要 1523℃的恒温环境,误差不能超过 ±1℃。我设计了一款新型温度传感器,灵敏度是蓝星现有产品的三倍,你们可以拿着我的设计图让供应商改进;另外,我在反应炉外层加了三层高纯度石墨烯复合隔热层,能把温度波动控制在 0.5℃以内。”

有个戴眼镜的工程师举了举手,声音清亮:“大师,高纯度石墨烯复合层我们没试过批量用,成本会不会太高?还有,新型传感器供应商能按时做出来吗?”

没等主屏幕的虚拟人开口,前排的笔记本电脑突然亮了,穿工人帽的虚拟人出现在屏幕里,声音有点沙哑:“成本能降 —— 用蓝星的镍基合金掺 3% 的石墨烯,就能达到同等隔热效果,我之前给东升的发动机做过类似改良,供应商那边有成熟的加工渠道;至于传感器,设计图里留了兼容现有生产线的接口,供应商只要调整模具,一周就能出样品。”

工程师愣了愣,低头翻了翻手里的图纸,果然在角落看到了接口标注,随即点头记下来。凌小渊在实验室里勾了勾嘴角 —— 幽核连他之前给东升的技术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倒省了他圆谎。

接下来讲生产线,主屏幕的虚拟人调出自动化流程动画:“车身焊接线用六轴机械臂,每个臂端装分子级定位器,能解决合金部件对接偏差的问题;涂装线要加两道预处理工序,先喷防腐底漆,再喷纳米涂层 —— 重点是烘干温度,必须控制在 80℃,传统的 120℃会破坏涂层的树脂成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动画演示到涂装环节时,东升的技术总监皱了皱眉:“80℃烘干会不会太慢?按传统流程,这条线一天只能产 50 台车,我们的目标是 100 台。”

“不会慢。” 主屏幕的虚拟人立刻解释,“我在烘干房加了红外辅助灯,配合 80℃的恒温环境,烘干效率能比传统工艺快 20%,而且涂层附着力会更强 —— 你们可以先做小批量测试,数据不会骗人。”

话音刚落,前排笔记本里的工人帽虚拟人又补了句:“我看过涂层的样品检测报告,80℃是最佳温度,既保质量又提效率,这设计考虑得很周全。”

会议室里的议论声渐渐小了,连一直皱着眉的工厂总工程师都松了表情,低头在图纸上圈画起来。两个小时的会议结束时,所有工程师都拿着记满笔记的图纸,凌哲还拍了张现场照片发过来,配文:“大师,所有人都服了!王董刚才还在群里说,有两位顾问把关,他放心得很!”

凌小渊关掉虚拟人界面,揉了揉眼睛 —— 还好有幽核帮忙,不然自己一个人还真难兼顾两个角色。他起身走向实验室中央的智脑区域,今天还有件重要的事要做:启动 “超级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