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的燕州带着初冬的凉意,周末的望江小区少了往日的喧闹,梧桐叶在寒风里打着旋儿落下,给老旧的楼道口铺了层碎金似的落叶。凌小渊窝在客厅的旧沙发里,手里捧着本翻得卷边的《植物图鉴》,眼角的余光却悄悄瞟向厨房 —— 父母凌建国和方婉刚从凌家别墅过来,说是 “周末陪家人吃饭”,可从进门起,两人就没怎么笑过。
“医药板块的出口许可又被驳回了。”
方婉的声音从厨房飘出来,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
“欧洲那边说‘不符合环保标准’,其实就是跟着鹰国起哄,连检测报告都没细看;北美更离谱,直接把我们的创新药归为‘未验证风险药品’,禁止上架。”
凌建国放下报纸,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何止出口,国内的舆论也不对劲。昨天有个匿名账号发‘凌氏生物制药原料致癌’的假新闻,虽然我们很快辟谣了,可股价还是跌了 3 个点。方氏那边也不好过,你弟方平说,他们的基因检测设备订单被西国企业抢了好几个,对方还故意压价,明显是针对性打压。”
方婉端着水果盘出来,坐在凌建国旁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盘沿:
“鹰国这是怕了。这几年我们在靶向药、基因治疗领域进步太快,去年研发的‘肝癌靶向药’临床数据比他们的明星药还好,他们就开始搞这些小动作。现在联合二十多个国家搞‘医药贸易壁垒’,连我们合作的几个代工厂都被施压,说再给我们供货就取消他们的准入资格。”
凌小渊合上图鉴,假装起身倒水,耳朵却竖得老高。幽核的电子音在意识里急促响起,带着机械的精准:【检测到凌建国、方婉对话关键词:凌氏集团、方氏集团、生物医药板块、鹰国打压、出口限制、舆论抹黑;关联分析:凌氏与方氏合资的 “方圆生物技术公司”,近半年在高端生物医药领域(靶向药、基因治疗)取得 3 项突破性成果,威胁鹰国医药巨头利益,引发其联合盟友进行贸易封锁与舆论攻击;当前急需 “技术突破” 或 “新型药物” 打破封锁,否则方圆生物资金链将在 6 个月内断裂】。
“就没别的办法吗?”
凌小渊端着水杯走回来,故意装作好奇地问,
“我们不能找其他国家合作吗?比如非洲或者南美?”
凌建国叹了口气,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头:
“傻孩子,那些地区的医药市场小,而且大部分被鹰国的代理公司垄断,我们进去成本太高,根本不赚钱。现在最关键的是拿出一款‘无可替代’的新药,让他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技术,可研发新药哪有那么容易,最少要三五年,我们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