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山腹中的 “超级工厂”

新的一年到来, 1 月的燕山,山尖还顶着积雪,山腹工厂里却满是金属碰撞的轻响 —— 李东穿着深蓝色防静电服,正蹲在军用卡车旁核对设备清单,副驾上的保温杯印着 “燕州军区特供”,杯盖还沾着早上喝的小米粥米粒。

这两周他像个 “军工快递员”,元旦李美丽没回家,他也就住在了工厂里,每天往返于地下实验室和军区仓库,军车的里程表从 “” 跳到 “”,车斗里的设备从 “真空电弧炉的钨铼合金内衬” 换到 “等离子体炉的磁约束线圈”,连跟车的战士都摸清了他的习惯:

“李哥,今天运的这箱,比上次那台‘精密炉体’沉多了,卸的时候得格外小心。”

上午九点整,工厂入口的双层防爆门缓缓向两侧滑动,五十名身着迷彩服的军方技术人员列队站在空地上,每个人胸前的身份卡印着 “星刃项目?机密”,袖口的防静电手环在灯光下泛着淡蓝微光。

李东攥着份塑封好的《设备安装流程表》走上前,声音低沉得念着工作安排,每个字都透着 “错一点就完蛋” 的严谨:

“王组 8 人负责真空电弧炉校准,重点盯炉体中轴线跟预埋钢槽的重合度,水平误差超 0.05 毫米就得拆了重装;刘组 8 人对接等离子体炉,那碳化硼喷嘴内径才 0.1 毫米,碰坏了咱们都得在这儿加班;张组 4 人装量子加密模块,全程录像传给‘技术团队’(超级凌)存档,录像角度差一度都不行;剩下三十人分三组,十人装传送带,十人搭机械臂,最后十人负责设备接线 —— 咱们这不是装家具,是搭能造空天战机的‘超级生产线’,偏差超过 0.001 毫米,后续锻造的钨铼合金就得报废。”

他指了指身边的银色金属箱,组长们依次上前领取平板和高清录像设备。特制平板开机时,屏幕背景不是系统默认的蓝色图片,而是凌耀祖年轻时穿工装的黑白照片 —— 这是小渊特意让超级凌设置的,怕军方人员追问 “远程技术团队” 的身份时露馅。王组组长点开设备清单,忍不住吐槽:“这清单比上次安装火箭的还详细,连螺丝的型号都标着‘M3×8 钛合金’,夏芯的技术文档果然够专业。”

李东继续沉稳的说道:“大家别嫌麻烦,每一步都要严格按照流程来走,这设备安装绝对要严谨。下面开始分头行动把。”

十辆军用叉车鱼贯而入,叉臂上的银灰色包装箱贴着红色封条,边角印着超级凌专属的信息码 —— 平板扫描就能看到设备的生产时间、精度检测报告,甚至连锻造时的温度曲线都有。

“真空电弧炉 - 01,左区 A3 点位。”

李东抬手示意,叉车司机立刻放慢速度,车轮碾过地面的预埋钢槽时几乎没有声响,将两米多高的炉体稳稳落在指定位置。技术人员用无磁合金刀划开封条,炉口的碳化铪内衬泛着暗灰色,焊接缝细得要眯着眼才能看见,王组组长蹲下身,将激光水平仪贴在钢槽边缘,红色激光线直射炉体中轴线,嘴里念叨:

“这精度,确实航天火箭都比不上,难怪能造空天战机的零件。”

负责测量的技术员站在旁边,数显卷尺每隔 30 秒就量一次炉体与墙面的距离。当显示 “1499.9 毫米” 时,他轻轻指了指平板上的 “1500 毫米” 参数,司机立刻微调叉车升降杆,直到数字跳到 “1500.0 毫米” 才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