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丽丽坐在办公室里,看着不断弹出的合作意向邮件,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她按照凌小渊的嘱托,逐一筛选:“拒绝过度商业化改编,保留‘龙脊’匿名权,实体书排版需尊重原着风格,不得擅自删减或添加插图。”
她拨通凌小渊的电话,语气难掩兴奋:“小渊,现在至少有二十家出版社找过来,最高的版权费开到了八位数,你想选哪家?”
电话那头,凌小渊靠在椅背上,语气却依旧平淡:
“选口碑好、注重文学品质的,匿名条款必须写进合同,其他的你看着安排就行。”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这部书,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让世人记住,有些故事,值得被永远讲述。”
挂了电话,楼丽丽笑着摇摇头——这位神秘作者,从不露面,从不炒作,连版权费都毫不在意,却用一支笔,撼动了整个文坛。她忽然觉得,这世上最强大的力量,或许不是科技,而是那些能穿透时间的文字。
在中科院超算中心,杨伟正死死盯着创世纪超算的监控屏幕。绿色的数据流快速滚动,显示算力对接已完成,延迟稳定在0.0008秒,比预期还要出色。这意味着,夏国的超级计算机,未来无论是气候模拟、基因解析还是传送算法优化,都将拥有前所未有的支持。
他激动地拨通凌小渊的视频电话,镜头里的他满脸疲惫,眼下有明显的黑眼圈,但眼神却亮得惊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渊哥!成功了!创世纪超算现在的算力,比之前所有超算加起来还强,今天我就能回家过年了!”
他声音微颤,带着劫后余生的释然,“这段时间虽然累,但太充实了,跟着你真的学到太多东西。”
凌小渊看着他,微微一笑:
“恭喜你,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回家好好休息,春节聚聚,年后还有更难的仗要打。”他知道,算力的突破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份力量,转化为守护文明的基石。
而在夏芯国际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不息,1纳米碳基芯片的量产效率再度提升20%,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仍无法满足源源不断的需求。
凌哲穿着笔挺的西装,被一群航天、军工企业的代表围在中间,脸上写满了无奈:
“各位,芯片产能确实有限,我们会按项目优先级合理分配,还请大家多包涵。”
送走最后一批访客,凌哲瘫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抓起电话就抱怨:
“爸,你和小渊他们忽悠我!说好的量产之后我就空了,结果现在比以前更忙,天天被人追着要芯片!”
电话那头传来凌建国的笑声:
“儿子,这说明咱们夏芯国际厉害,你就好好干,以后公司还得靠你。”
凌哲翻了个白眼,嘴上嘟囔着“别人坑爹你坑娃”,心里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毕竟,能被这么多国家重点项目依赖,本身就是一种无上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