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寰宇同频:星途筑梦,共赢无界

火星“共赢新城”的丰收节余温尚未散尽,金色的稻浪还在火星稀薄的大气层中翻滚,一则来自银河系边缘的探测信号,便以超越光速的震撼力,彻底改写了人类文明的“共赢”版图——“共赢太空基地”部署的深空探测器“寰宇一号”,在距离地球12光年的“宜居带行星”轨道上,捕捉到了三组足以改写人类命运的关键信号:稳定的液态水光谱、适宜生命存活的大气成分(氧气含量约21%,氮气含量约78%,与地球大气构成高度相似),以及疑似复杂有机物的红外特征。这颗被“寰宇共赢理事会”正式命名为“共赢星”的行星,成为人类继火星之后,最具殖民潜力的星际家园,也让“星际共赢拓荒计划”从“跨星球协作”迈入“深空文明拓展”的全新跨越。

一、深空探测启新篇:全球同心探未知

“共赢星”的探测数据经过72小时的反复核验与加密传输,正式向全球公布。当“共赢星”蓝绿色的地表轮廓、蜿蜒的液态水河流、覆盖大陆的绿色植被,通过全球同步直播出现在亿万屏幕上时,人类世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沸腾——从纽约的时代广场到肯尼亚的乡村广场,从里约热内卢的海滩到北极的科考站,人们举着“共赢星,人类新家园”的标语,欢呼声响彻云霄。

“寰宇共赢理事会”第一时间召开全球紧急视频会议,250个国家的代表跨越时区与地域,齐聚在虚拟会议大厅。没有争议,没有迟疑,所有代表一致举手表决,通过了“共赢星探测计划”:派遣“共赢五号”星际探测器,携带经过火星培育优化的“抗辐射协作稻”种子、地球250个国家的代表性生物样本(包括农作物种子、微生物菌株、珍稀植物幼苗)、以及承载人类文明印记的文化信物,前往“共赢星”进行为期一年的全面勘探,为后续的星际移民、生态改造与文明共建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理事会宣布成立“星际共赢联合指挥部”,由林天担任总指挥,统筹全局;林承初负责火星基地的技术支持与探测器远程操控;念初坐镇地球,统筹全球物资调配与能源供给;叶明分管星际能源系统搭建,沈浩则负责文化传承与星际伦理建设,叶紫涵、沈佳怡等骨干成员也各自认领专项任务,一场跨越地球与火星、联动全球的深空探索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消息传到“世界田垄”的暖房时,三位老爷子正围坐在圆桌旁,看着小诺整理的《火星共赢新城建设日志》。得知“共赢星”的消息后,林老爷子特意让管家将深空探测的实时画面投射在暖房的墙壁上,看着屏幕上那颗蓝绿相间的星球,老人浑浊的眼睛里骤然泛起光亮,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上的“星壤初心瓶”:“没想到啊,这辈子还能看到人类找到第二颗‘地球’。天儿,这‘共赢星’的勘探,可不是过去的殖民掠夺,一定要带着‘共赢’的初心去,把它变成全人类的共同家园,让每个国家的人,都能在新星球上有一席之地。”

叶老爷子凑到屏幕前,仔细看着探测器传回的“共赢星”地表数据,补充道:“能源是勘探的命脉,深空航行不比地球,探测器的续航、登陆后的能源供给,都不能出半点差错。让叶明把最新的‘星际能源模块’装上,那东西用火星赤铁矿做核心,太阳能转化效率能到60%,还能储存多余能量,不仅要确保探测器在深空能持续供电,还要趁机收集‘共赢星’的日照、风能数据,为后续的能源系统建设打基础。”

沈老爷子则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封面泛黄的《全球文化图谱》,这本书是他耗费十年心血编纂的,收录了250个国家的文化符号、传统纹样、语言样本与民间故事。他将书递给林天,语气郑重:“把这个带上探测器,里面有每个国家的文化印记。让‘共赢星’知道,人类是带着和平与协作来的,不是带着掠夺与征服。文化是文明的根,就算到了深空,也不能丢了这份根脉。”

林天双手接过《全球文化图谱》,紧紧握着三位老爷子的手,郑重承诺:“爷爷们放心,‘共赢星’探测计划从一开始,就秉持‘全球共享、共同开发、文明共融’的原则。探测器上不仅携带了各国的生物样本,我们还专门打造了‘星际文化胶囊’——里面收录了250个国家的国歌、民谣、经典文学作品,还有小宇、小雅、小诺、小冉他们录制的‘共赢祝福’视频,甚至有全球100万青少年的手写祝福卡片。我们要让‘共赢’的理念,随着探测器一起,飞向12光年外的深空。”

为了确保探测计划的顺利推进,全球顶尖的科学家们自发组成了联合技术团队,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俄罗斯的航天工程师团队负责探测器的推进系统与深空导航,他们优化的离子推进技术,能让探测器的航行速度提升至光速的10%,将原本15年的航程缩短至12个月;欧盟的生态学家设计了生物样本的恒温恒湿储存方案,采用多层真空隔离技术,确保种子与幼苗在深空环境中保持活性;中国的农业专家则对火星稻种进行了第三次优化,增强其在未知土壤中的适应性;非洲的气象学家参与了“共赢星”的气候预测模型搭建,结合探测器传回的大气数据,预判新星球的季节变化与降水规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孩子们也没有闲着,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共赢星”探测计划贡献力量:11岁的小宇在火星基地的实验室里,对着“星际能源模块”的模型反复推演,优化了能源分配算法,将探测器的续航能力提升了30%,还设计了一套“应急能源回收系统”,能收集探测器航行过程中产生的废热,转化为电能;9岁的小雅发起了“全球青少年共赢祝福”征集活动,通过“能源小主播”平台,向全球青少年发出邀请,短短一个月内,就收到了来自100万个孩子的视频、绘画与文字祝福,这些充满童真的祝福,被全部存入“星际文化胶囊”;8岁的小诺则在沈老爷子的指导下,整理了《星际共赢伦理准则》,将“不掠夺、不独占、共守护、同发展”的理念,翻译成250种语言,作为探测器的“使命宣言”,刻在“星际文化胶囊”的外壳上;6岁的小冉则画了一幅《地球-火星-共赢星》的三联画,画中三个星球用蓝绿色的光束连接,光束上画满了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小朋友,手拉手在稻田间奔跑,这幅画被印在探测器的外壳上,成为人类文明向深空传递的第一份“和平名片”。

三个月后,“共赢五号”探测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发射现场被装点得庄严肃穆,250个国家的国旗沿着发射塔架两侧整齐排列,迎风飘扬;蓝绿色的“共赢旗”在中央位置高高升起,与太阳的光芒交相辉映。三位老爷子在家人的搀扶下,亲自到场送行,他们穿着特制的唐装,胸前别着初代“初心铜章”,目光紧紧锁定着发射塔架上的探测器。

当倒计时归零,“共赢五号”探测器拖着长长的火焰,如利剑般刺破苍穹,冲向深空时,林老爷子举起手中的“星壤初心瓶”,对着天空高声喊道:“带着地球的根,带着共赢的梦,去开拓新的家园!”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亿万观众通过直播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蓝绿色的“共赢旗”在人群中挥舞,与探测器的尾焰交织成一道跨越天地的光芒。

二、深空遇险显担当:同心协力破难关

“共赢五号”探测器的深空旅程,注定是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冒险。在脱离太阳系引力,航行至距离地球5光年的小行星带时,意外突然发生——探测器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高能宇宙射线风暴”。这种罕见的宇宙灾害,能量强度远超预期,瞬间击穿了探测器的外层防护盾,导致主通讯天线损毁,部分核心设备失灵,最危急的是,生物样本储存舱的温控系统出现故障,舱内温度以每小时1℃的速度升高,短短三小时内,温度已经比预设值高出3℃,如果不能及时控制,火星稻种与地球生物样本将全部失活,整个探测计划将面临功亏一篑的风险。

“爸,情况紧急!”林承初的视频通讯带着严重的信号干扰,画面不断闪烁,背景是火星基地紧张忙碌的技术指挥中心,红色的警示灯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宇宙射线风暴破坏了探测器的主通讯天线,我们只能通过备用频道断断续续接收数据。生物样本储存舱的温度已经升到8℃,超出了种子存活的安全阈值,再这样下去,稻种和生物样本可能会全部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