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只要星期天认真去绣就行了。
红杏有些毛躁,动作比二姐快,但是基本功不如二姐扎实。
所以那些小花小草小鱼小鸭的,红杏也能挣点小钱。
几个孩子相处久了,红秋也学会了帮他们忙,在绣花之前帮他们用笔打底。
现在大伯母要上班,红秋在家里学着做饭,学着熬猪油柿叶膏。
整天就听着他用石臼在舂柿子叶。
他要多做一点,给妈妈带到姑苏市去。
姜玉去厂里上了两天班,去镇政府开了一次会。
张厂长听说姜副厂长有可能带来新的订单,高兴了一整天。
“我就说留下姜玉是正确的,等她外面名气越闯越大,咱们厂里会跟着发展。”
崔副厂长更好,连着说厂里没有啥事,催促着姜玉立即去姑苏市等待消息。
姜玉有些无奈,“我这刚回来两天,哪里有这么急哦,再说红美在那边的店里,人家有消息会通电话的。
咱们厂里的电话机旁,只要不离人就行。”
张厂长,“那肯定的,业务厂长方平山,也在外面跑着,咱们几个就在家里守着电话。”
新上任的妇女主任刘雨,“领导们有事,我也会一起帮着守。”
她这妇女主任,明显就是跟姜大姐沾了光,所以她很明智。
姜玉在与不在,她都把姜姐的办公桌打扫的干干净净,只要姜玉一上班,她就帮着泡茶,做一个俯首称臣的小跟班。
要知道女同志在厂里,终其一生能爬到她的位置,都很难得,何况她才20多岁。
几个领导对她十分满意。
多年的坚守就要开花结果,厂里从上到下都充满了干劲。
下午抽个空,姜玉带着红秀绣好的衣服去了一趟缝纫店。
生产科长沈国志的妻子徐三妹,立马就站起来迎接了。
“真是稀客!怎么有空过来的?”
姜玉除了交换衣服,还拎了一袋礼物,“这个给你孩子吃的,都是姑苏市的特产。”
徐三妹一喜,“真是多谢,要是其他东西,我还会客气一番的,哈哈哈。”
她把衣服检查过了,付了钱给姜玉,“当初跟你相交,我就知道你不是平常人,但也没想到,你比我爱人上升的还快。如今我可要叫你姜副厂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