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卫国自己,则骑上那辆除了铃不响哪里都响的二手自行车,直奔县城。植物鞣料需要时间采集和制备,远水解不了近渴。库里积压的生皮必须尽快进行初步处理,防止腐败。他需要购买大量的芒硝、石灰和明矾等基础鞣制材料,同时,他也想趁机探听一下,到底是谁在背后对皮件厂施压。
县城的气氛,似乎与往常并无不同。但李卫国敏锐地感觉到,一些落在他身上的目光,多了几分探究和难以言喻的意味。他先去了供销社的生产资料门市部,凭借已经小有名气的脸孔和与供销社初步的联营关系,还算顺利地购买到了所需的芒硝和石灰,但明矾却暂时缺货。
“周主任打过招呼,说明矾最近紧俏,都调拨给国营大厂了。”营业员的话看似无意,却让李卫国心中一凛。周主任?是供销社的那个周主任?难道他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没有表露异样,谢过营业员,推着自行车离开了供销社。走在略显嘈杂的县城街道上,李卫国的大脑飞速分析着。皮件厂的压力来源不明,供销社这边似乎也遇到了无形的阻力。这绝不可能是巧合。对手的能量,似乎比他预想的还要大一些,而且出手精准,直接打击他产业链的上下游关键环节。
他推着车,不知不觉走到了县革委会大院附近。看着那扇庄严的大门,李卫国眼神复杂。他知道,里面的一些人,或许正在关注着他,有的是善意,有的则未必。省考察团的肯定是一道护身符,但护身符并不能杜绝所有暗箭。
正当他沉思之际,一个略带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哟,这不是李卫国同志吗?”
李卫国回头,看到一个穿着蓝色中山装、梳着分头、面容白皙的中年男人,正笑眯眯地看着他。是县工商局市场管理股的王股长,上次办理营业执照和后来考察时都打过交道,表面上一向和和气气。
“王股长,您好。”李卫国停下脚步,客气地打招呼。
王股长走上前,很自然地拍了拍李卫国的自行车座,语气亲切:“卫国同志这是来县里办事?听说你最近搞得风生水起啊,连省里都挂了号,真是年轻有为。”
“王股长过奖了,都是政策好,领导支持。”李卫国应付着,心里却提起了警惕。这位王股长看似热情,但眼神深处总带着一丝让人不舒服的审视。
“是啊,政策是好政策。”王股长话锋一转,声音压低了些,带着几分推心置腹的意味,“不过啊,卫国同志,树大招风。这个体经济是新生事物,怎么搞,界限在哪里,上面也在摸索。有时候,步子迈得太快,容易扯着……呵呵,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他看似关心,实则警告意味十足。李卫国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谢谢王股长提醒。我一直牢记政策,合法经营,带着乡亲们一起增收,想来这步子走得还算稳当。”
“稳当就好,稳当就好。”王股长笑了笑,眼神有些闪烁,“对了,听说你跟红旗皮件厂那边……有点小问题?哎呀,这也是难免的,体制内的单位,规矩多,程序复杂。你也别太着急,总会有办法的。”
他这话,几乎是挑明了知道皮件厂断供的事,甚至可能与此有关。李卫国心中更加确定,背后的黑手,很可能就隐藏在县里某个部门,利用规则和权力,给他使绊子。
“劳王股长挂心,一点小困难,能克服。”李卫国语气平淡,听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王股长打量了他几眼,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些什么,但李卫国那副沉稳如山的样子,让他有些无从下手。又寒暄了两句无关痛痒的话,王股长便借口有事,先行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