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了凡四训》实操指南

我身边就有个朋友,用Excel做了个简易版“功过格”,记录自己的职场表现,三个月下来,不仅改掉了拖延的毛病,还因为主动帮同事解决问题,获得了领导的赏识。

再来说说第二个方法——发愿与还愿,这简直是古代版的“目标管理法”。

袁了凡在云谷禅师的点拨下,给自己定下了三个大愿:先做三千件善事,求考中进士;

再做三千件善事,求能有个儿子;

最后做一万件善事,求长寿。

为了实现这些愿望,他还专门准备了一个本子,每完成一件善事就记录下来,相当于给目标进度条“打卡”。

这种把“大目标”拆解成“具体行动”的思路,和现代管理学里的“目标分解法”不谋而合。

现在很多人定目标总爱说“我要变优秀”“我要赚大钱”,这种模糊的目标就像空中楼阁,根本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而袁了凡的做法是,把“考中进士”这个大目标,转化成“做三千件善事”的具体行动,每完成一件善事,就离目标近了一步。

这种“看得见的进步”,能不断给自己打气,避免因为目标太遥远而中途放弃。

咱们今天用这个方法时,可以更灵活。

比如你想“提升职场竞争力”,就可以把目标拆解成“每周读一本专业书”“每月参加一次行业分享会”“每季度完成一个技能提升项目”;

你想“改善人际关系”,就可以定个小目标“每周给三位朋友发问候信息”“每月组织一次朋友聚会”。

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点小奖励,比如吃顿大餐、买件新衣服,这种“发愿-行动-还愿”的闭环,能让你在追逐目标的路上更有动力。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方法——修心为本。

袁了凡在践行善事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意思是所有的福报和好运,都离不开内心的修养。

他开始通过持咒、静坐等方式修炼内心,培养自己的耐心和定力,从根源上杜绝恶念的产生。

这一点恰恰戳中了现代很多人的痛点。

现在的成功学总教我们“向外追逐”,比如“如何搞定客户”“如何讨好领导”“如何快速赚大钱”,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如何与自己相处”。

我们忙着应付各种人际关系,忙着追逐物质财富,却忽略了内心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