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有一段时间做行政工作,觉得每天都是处理琐碎的事情,没什么意义,工作起来也没什么动力。
后来我换了个角度想:“我的工作能让公司的运转更顺畅,能帮同事解决问题,这就是我的价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慢慢的,我开始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整理文件的时候分类更清晰,让同事更容易找到;报销的时候流程更简化,让同事更省心;
组织活动的时候考虑更周全,让大家玩得更开心。
当我看到同事因为我的帮助而节省了时间,看到活动因为我的准备而圆满成功时,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工作也变得有意义起来。
这种“感悟型幸福”,不像“愉悦型幸福”那样转瞬即逝,它能滋养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有力量,让象与骑象人都能获得持久的平静。
让我们学会逆境中要成长,感受到创伤后的力量
没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可能是工作上的失败,可能是感情上的背叛,可能是身体上的疾病,可能是亲人的离世。
这些逆境就像暴风雨,会让我们的大象感到痛苦、焦虑、迷茫,也会让骑象人感到无助、绝望、不知所措。
但就像暴风雨过后会有彩虹一样,逆境也并非全然是坏事。
很多时候,正是这些挫折和困难,让我们成长,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更成熟。
这种成长,就是“创伤后成长”。
我有个朋友,几年前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一条腿。
刚开始的时候,他特别崩溃,觉得人生都毁了,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愿意见人。
但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他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开始学习用假肢走路,甚至还报名参加了残疾人运动会。
现在的他,比以前更乐观、更坚强,他说:“这场意外让我明白,生命比我想象中更顽强,也让我更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逆境之所以能让人成长,关键在于骑象人能否引导大象,从逆境中找到意义。
就像乔纳森·海特说的:“痛苦本身不是财富,对痛苦的反思才是。”
如果我们只是沉浸在痛苦中,不愿意面对,逆境就只会变成创伤;
但如果我们能正视痛苦,反思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逆境就会变成成长的契机。
比如工作上失败了,不要只想着“我真没用”,而是想想“这次失败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下次我可以改进”;
感情上背叛了,不要只想着“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而是想想“这次经历让我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感情,也让我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
身体上生病了,不要只想着“我怎么这么倒霉”,而是想想“这次生病让我明白健康的重要性,以后我要好好照顾自己”。
这种对逆境的“重新诠释”,能让大象从痛苦中走出来,让骑象人找到新的方向。
当我们的人格三个层次——基本特质(比如乐观、坚强)、因应之道(比如如何面对困难)、人生故事(比如如何诠释自己的经历)——能连贯一致地诠释逆境的意义时,创伤就会转化为力量,让我们的内心更成熟、更有韧性。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歌颂痛苦”,也不是说“所有的逆境都能让人成长”。
面对重大的创伤,我们需要给自己时间和空间去哀悼、去痛苦,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
但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痛苦中,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让骑象人轻轻拉一把大象,告诉它:“痛苦是暂时的,我们可以一起往前走。”
我认识一位母亲,她的孩子在小时候被诊断出自闭症。
一开始,她整个人都垮了,每天以泪洗面,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她的大象被“绝望”笼罩,根本听不进任何道理。
但看着孩子纯真的脸庞,她的骑象人慢慢清醒过来:“我不能倒下,孩子还需要我。”
她开始查阅各种关于自闭症的资料,学习干预方法,带着孩子做康复训练。
过程有多艰难,只有她自己知道:孩子不说话,她就一遍遍地教;
孩子有暴力倾向,她就耐心地安抚;
康复训练效果甚微,她就给自己打气“再坚持一下”。
几年后,孩子虽然还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交流,但已经能听懂简单的指令,会对着她笑,会主动拉她的手。
这位母亲说:“以前我觉得自闭症是上天对我的惩罚,现在我觉得,它是上天给我的礼物。
它让我变得更坚强、更有耐心,也让我更懂得珍惜生活中的小美好。”
逆境就像一块磨刀石,能把我们的意志磨得更锋利;
也像一面镜子,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当我们能从逆境中找到意义,能和痛苦和平共处,能带着创伤继续前行时,我们就真正成长了。
这种成长,是任何顺境都给不了的,它会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强大,让象与骑象人在面对未来的风雨时,都能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