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有人说的,“真正的自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心流的意义,也是在专注中接纳生活的不完美,然后用行动去让生活变得更好。
五、培养心流的小方法:不用刻意,融入日常就好
很多人读完《心流》后,会急于求成,想要马上就能进入心流状态。
但其实,心流不是“练”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
它不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需要我们在日常小事中,多一点用心,多一点专注。
我总结了几个自己在用的小方法,分享给你,都很简单,容易坚持:
1. 给事情“加一点难度”,告别无聊
生活里很多事之所以让人觉得枯燥,是因为太简单,没有挑战。
这时候,我们可以主动给事情“加一点难度”,让它变成“跳一跳能摸到”的目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比如做家务,擦桌子的时候,不要随便抹两下就完事,可以给自己定个目标:“把桌子擦到没有一点水渍,反光能看到影子”;
洗碗的时候,不仅要洗干净,还要把碗碟分类放好,沥干水分,让厨房台面保持整洁。
这些小小的难度,会让你在做事的时候更专注,也能在完成后感受到成就感。
我以前叠衣服很敷衍,叠得乱七八糟就放进衣柜。
后来我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件衣服都要叠得方方正正,领口、袖口都要整理平整,放进衣柜后要排列整齐”。
一开始觉得有点麻烦,但慢慢就养成了习惯。
现在叠衣服的时候,我会专注于每一个动作,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看着衣柜里井然有序的衣服,心里特别舒服,有时候还会沉浸其中,忘记时间。
2. 给自己“造一个无干扰环境”,守住专注
专注最怕的就是干扰,手机消息、别人的打扰、无关的噪音,都能轻易打断我们的注意力。
所以,想要进入心流,首先要给自己“造一个无干扰的环境”。
我现在工作的时候,会把手机调成静音,放在书桌抽屉里,看不到就不会想拿;
电脑上只打开当前需要用的软件,关掉所有弹窗通知和聊天软件;
如果周围环境太吵,就戴上耳塞,听一些舒缓的纯音乐,比如雨声、钢琴声,帮助自己静下心来。
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效果特别好。
以前我写一篇文章要花大半天,还总觉得思路断断续续;
现在在无干扰的环境里,两三个小时就能写完,而且思路特别清晰,写得也更顺畅。
其实不是我能力提升了,而是我把原本被分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了起来。
如果你觉得完全无干扰很难,可以从“短时间无干扰”开始。
比如每天设定25分钟的“专注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只做一件事,不看手机,不被打扰。
25分钟结束后,休息5分钟,再开始下一个25分钟。(因为一个人最大专注力只有25分钟)
慢慢坚持下来,你会发现自己习惯专注以后,做事效率也越来越高。
3. 记录“心流时刻”,找到自己的“快乐密码”
每个人进入心流的场景都不一样,有的人在运动时容易进入心流,有的人在画画时容易进入心流,有的人在做饭时容易进入心流。
我们可以试着记录自己的“心流时刻”,找到那些能让自己专注、快乐的事,然后多花时间去做。
我有一个小本子,专门用来记录心流时刻。
比如“今天下午写文章,专注了3小时,写完特别有成就感”“晚上练字,沉浸了40分钟,心里很平静”“周末和朋友徒步,专注于风景和聊天,全程都很开心”。
每次记录的时候,我还会备注一下当时的环境、做的事、心里的感受。
慢慢我发现,自己最容易进入心流的事,是那些“需要动手又需要动脑”的事,比如写东西、练字、做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