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与椅子本是无生命的物件,却在她的笔下,成为了承载痛苦的载体,替她道出了压抑半生的委屈与不甘。
她还写道:“婚姻是一座围城/我在里面哭/外面的人在笑”,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意象,道出了自己被困其中的绝望。
在诗歌的世界里,情绪无需伪装,无需压抑,无论是愤怒、悲伤、绝望,都能找到对应的意象来承载。
可以将婚姻的折磨比作“砒霜”,一点点侵蚀着自己的生命;
将内心的孤独比作“月亮”,清冷而遥远;
将生活的重压比作“大山”,让人难以喘息。
这些象征化的表达,既避免了直接倾诉的尴尬与伤害,又能让情绪得到彻底的释放。
就像一场心灵的大雨,将所有的阴霾冲刷干净,让内心重归清明。
露比·考尔曾说:“诗歌是我允许自己感受一切的地方。”
在她的诗集《牛奶与蜂蜜》中,她毫不避讳地写下失恋后的痛苦、被伤害后的愤怒、对父权社会的反抗。
她写道:“你伤害了我/但我会在废墟上重生/我的伤口会成为我的勋章”,在创作的过程中,她将痛苦转化为力量,让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经历,成为她成长的阶梯。
你是否也曾有过难以言说的痛苦?
或许是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或许是一次职场的重大挫败,或许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
试着拿起笔,将那些堵在胸口的情绪,转化为文字。
不必在意格律,不必苛求文采,哪怕只是几句零散的句子,几个简单的意象,只要是发自内心的表达,便能让痛苦找到出口。
当你写下“我的心像被雨水打湿的羽毛,沉重得无法飞翔”时,你会发现,那些压抑已久的情绪,正在随着文字一点点消散,内心也会变得轻盈起来。
我们学会创造:在废墟上种出玫瑰
如果说宣泄是释放痛苦,那么创造便是将痛苦升华为美,是一场对抗混乱的“负熵”行动。
生活总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打击,如同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我们的世界搅得支离破碎。
但有些人,却能在废墟之上,用诗歌的力量,种出娇艳的玫瑰。
《诗的疗愈》的一位书评作者,在遭遇职场挫败后,没有沉溺于抱怨与消沉。
他所在的项目组辛苦奋战了半年,却因为一次意外的失误,导致项目失败,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但他没有被痛苦击垮,而是选择填词一首《破阵子·职场志》:“案上灯残夜永,胸中志烈星明。半载风霜磨利剑,一着棋差折羽翎。初心未肯平。 休叹时运不济,且凭笔底丹青。重整旗鼓再出发,敢与天公试比高。豪情照汗青。”
在他的笔下,职场的失意不再是难以承受的打击,而是一场可反复吟诵的艺术,是生命中一次宝贵的历练。
他将领导的否定写成“一着棋差折羽翎”,将内心的不甘写成“初心未肯平”,将重新出发的决心写成“重整旗鼓再出发”。
在创作的过程中,他的心态逐渐发生了改变,从最初的自责、愤怒,变得平静、坚定。诗歌的创造,让他在破碎的现实之上,构建了一个充满力量与希望的世界,赋予了痛苦新的意义。
萧三闲的宋词插画,也是创造的绝佳范例。
他是一位普通的上班族,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职场的压力、生活的琐碎,让他一度感到疲惫不堪。
但他热爱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