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处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孩子从小在“被尊重”的环境中长大,接触的信息、拥有的主见远超上一代人。
可许多父母,依然沿用着过去“阶级社会”的权威式教养法。
把自己当成家庭的“统治者”,孩子要么顺从,要么反抗。
这种“控制型”育儿,在过去或许可行,但在今天早已失灵。
孩子不再愿意被动接受指令,他们渴望被看见、被尊重,希望自己的想法能被倾听、被重视。
当父母的权威遭遇孩子的独立意识,冲突自然在所难免。
而鲁道夫·德雷克斯的《孩子:挑战》,恰如一道智慧之光,照亮了现代育儿的困境之门。
作为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德雷克斯将阿德勒个体心理学融入育儿实践,直接影响了正面管教等主流育儿体系。
这本书最颠覆性的观点在于:父母既不该是孩子的“统治者”,也不该是围着孩子转的“仆人”,而应成为与孩子并肩前行的“合作者”。
它不是一本罗列“管教技巧”的手册,而是一套重塑家庭关系的哲学。
在接下来的解读中,我不想只分享零散的方法,更想和亲爱的看官们一起深入去探索:
孩子所有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