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孩子,尤其是在孩子遇到挫折、表现不佳时。
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不要批评他“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而是鼓励他:“妈妈知道你这次努力了,虽然成绩不理想,但没关系,我们一起分析错题,找到原因,下次一定能进步。”
这种鼓励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而不是指责,从而更有勇气面对挫折。
鼓励还要具体、真诚,避免空洞的口号。
不要说“你真棒”“你真厉害”,而是具体指出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比如,孩子第一次自己穿衣服,虽然穿反了,父母可以说:“你今天自己尝试穿衣服,真勇敢,虽然穿反了,但已经很棒了,下次我们再试试,一定能穿对。”
2. 放手而非包办:激发孩子的独立性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关键在于父母学会“放手”。
很多父母因为担心孩子做不好、受伤害,就包办孩子的一切,从穿衣吃饭到学习交友,都替孩子安排得妥妥当当。
但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成长的机会,变得依赖、胆小、缺乏责任感。
德雷克斯在书中强调:“孩子需要机会去尝试、去犯错、去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体验,才能真正成长。”
父母要学会放手,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机会,让他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使做得不好、犯了错误,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比如,孩子想自己吃饭,虽然会把饭菜弄得满地都是,父母也要让他尝试;
孩子想自己收拾书包,虽然会忘记带课本,父母也要让他体验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