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3T原则入门:共情关注
看见孩子,才能真正沟通,请跟着孩子的节奏走。
“3T原则”:是《父母的语言》提出的核心育儿方法,而“共情关注(Tune in)”是其中的基础与前提。
它的核心要义是:孩子关注什么,父母就关注什么,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回应需求,而非强行将孩子拉入成人的节奏。
很多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常常陷入“自我中心”的误区。
我们会拿着绘本,强迫孩子听我们讲解;
会指着远处的物体,要求孩子跟着我们认识;
会按照自己的计划,安排孩子的玩耍内容。
但这样的交流,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会引发孩子的抗拒。
真正的共情关注,是放下成人的预设与期待,耐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
当孩子盯着窗外的小鸟发呆时,不要催促他“快过来吃饭”,而是顺着他的目光,轻声说“你在看小鸟呀,它们飞得真高”;
当孩子反复摆弄手中的玩具车时,不要打断他“换个玩具玩”,而是观察他的玩法,说“你在让小车爬坡呢,真厉害”。
共情关注的本质,是“看见”孩子。
看见他的兴趣点,看见他的探索欲,看见他用稚嫩的方式与世界对话。
当父母愿意跟着孩子的节奏走,孩子才会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才会主动打开心扉,与父母进行真正的沟通。
常见误区与正确示范:从“命令”到“跟随”
在践行共情关注的过程中,很多父母会不自觉地陷入一些误区。
最常见的就是“命令式关注”,就是通过命令、要求的方式,让孩子关注我们想让他关注的事物。
比如:“宝宝,看妈妈手里的苹果,这是苹果”
“别玩了,听我给你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