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沉声问道,目光落在萧珣身上。
萧珣拭去嘴角的血迹,缓缓点头,语气带着几分疲惫,却异常坚定。
“陛下,臣知晓一切。淑妃娘娘并非北狄细作,而是端敬皇后的后人,是我大靖皇室的血脉。”
沈如晦站在原地,目光扫过殿内众人,缓缓开口:
“陛下当年赐死端敬皇后,不过是为了掩盖当年冷宫换子的真相。祖母含冤而死,青鸾公主亦因此事遭人暗害,这些年,我隐忍蛰伏,只为查清真相,为祖母和姑姑沉冤昭雪。”
“沉冤昭雪?”
皇帝冷笑一声,眼神复杂,“此事关乎皇室颜面,若是公之于众,必将引起朝堂动荡,天下不安!你可知后果?”
“陛下只知皇室颜面,却不知冤死之人的苦楚!”
沈如晦语气激昂,“祖母一生贤德,却落得个赐死的下场;姑姑天真烂漫,却惨遭横祸。她们的冤屈,岂能因为所谓的颜面而被掩盖?”
萧珣咳嗽了几声,上前一步,目光坚定地看着皇帝:
“陛下,真相终究是真相,掩盖得了一时,掩盖不了一世。如今之事,唯有正视过往的过错,为冤死之人昭雪,方能安抚民心,稳固朝堂。”
皇帝沉默不语,神色变幻不定,殿内一片寂静,唯有烛火摇曳的声响。
许久,他长长地叹了口气,神色疲惫不堪。
“罢了……罢了……”
“当年之事,是朕的过错。朕不该为了一己之私,错杀忠良,掩盖真相。”
他看向沈如晦,眼神中带着几分愧疚。
“淑妃,朕在此向你赔罪。端敬皇后与青鸾公主的冤屈,朕会亲自下旨昭雪,恢复她们的名誉。”
沈如晦闻言,伏下身去,行了一礼:
“陛下圣明。臣妾谢陛下为祖母和姑姑沉冤昭雪。”
“起来吧。”
皇帝抬手,语气带着几分无力,“兵符你收好吧,影卫的调遣之权,今后便交予你。”
“至于皇位……”
他看向那道圣旨,神色复杂,“朕言出必行,今后若有不测,皇位便传予你。但朕希望,你能善待天下苍生,治理好这大靖江山。”
沈如晦起身,接过兵符,郑重地说道:
“陛下放心,若臣妾有幸继承大统,定当励精图治,爱民如子,不负陛下所托,不负天下苍生的期望。”
萧珣看着眼前的一切,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随即又剧烈地咳嗽起来。
沈如晦连忙上前扶住他,语气中带着关切:
“王爷,你伤势过重,快些坐下歇息。”
“无妨。”
萧珣摆了摆手,目光温柔地看着沈如晦,“能看到真相大白,冤屈昭雪,我便安心了。”
皇帝看着两人,神色复杂,最终缓缓说道:
“今夜之事,便到此为止。你们都退下吧,朕想独自静一静。”
沈如晦与萧珣对视一眼,躬身行礼:
“臣妾(臣)告退。”
两人缓缓退出殿外,夜色依旧深沉,但养心殿内的风波,却已然改变了大靖王朝的命运轨迹。
丹墀下的冰凌依旧寒冽,却仿佛少了几分凌厉,晨光熹微,即将刺破这漫长的黑夜,迎来新的曙光。沈如晦握紧手中的兵符,感受着掌心的温度,心中明白,前路依旧漫长,但她已然无所畏惧,将带着祖母与姑姑的期望,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在这深宫朝堂之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