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将尽,朔风如刀,宫墙覆雪,檐角冰棱垂落如剑,寒光刺骨。静澜居内,银烛高燃,炉火微红,映得沈如晦眉目如画,却冷如寒梅。
她立于窗前,手中握着一卷密报,指尖轻抚纸面,眸光沉静,似已看穿宫墙深处的层层杀机。
阿檀立于侧,低声禀报:
“娘娘,青黛已依计行事,将‘太后所赐安胎药有异’的消息,悄然传入容嫔耳中。容嫔听后,神色骤变,当即焚毁信笺,却在佛前跪了整整一个时辰。”
沈如晦冷笑:
“她焚信,是怕人查;她跪佛,是求心安。她恨赵家,却也怕牵连。如今她见我‘有孕’,又得陛下信重,早已坐立难安。可若让她知道,有人欲借太后的手除我,她便不会袖手旁观。”
阿檀低声道:
“可……可容嫔与赵家旧怨,是否足以让她冒险?”
“怨恨从来不是驱动力。”沈如晦眸光微闪,“野心才是。她若助我扳倒赵家,便是立下大功,陛下必会重赏。她若不助,待赵家反扑,第一个死的便是她。”
她缓缓起身,披上狐裘:
“她不是善人,但她是——棋手。”
正说着,殿外传来脚步声。
青黛匆匆入内,跪地叩首:
“娘娘!出事了!”
沈如晦抬眸:
“何事?”
“今日巳时,容嫔入慈宁宫请安,与太后同坐佛堂。起初言笑晏晏,忽而轻叹一声,道:‘奴婢昨夜去静澜居探望淑妃妹妹,见她面色苍白,捧着小腹直皱眉,问她可是不适,她只说‘夜里惊梦,腹中胎动不安’,奴婢听着,心里直打鼓。’”
沈如晦眸光一冷,如霜雪覆地。
“好一个‘直打鼓’。”她唇角微扬,“她倒是会说。”
阿檀低声道:
“那太后如何反应?”
“太后当时手中佛珠‘啪’地断裂,珠子滚落一地。”青黛低声道,“她强笑道:‘可是哀家赐的药不对?’容嫔摇头,只说‘或许是妹妹体寒,胎息不稳’,便低头饮茶,不再多言。”
沈如晦冷笑:
“她不多言,便是说得最多。她让太后自己去想——是不是药出了问题。”
她抬眸,望向慈宁宫方向:
“太后若疑药,必查送药之人。她若查,便要找出‘替罪羊’。而赵家,正是最好的刀。”
阿檀低声道:
“可……可若太后查出药真被换,却不知是赵家所为?”
“她会知道。”沈如晦眸光如刃,“我已命李太医在药匣夹层中,藏了一枚赵家独有的‘青玉扣’——那是赵元昌赏给心腹的信物。送药太监刘顺,正是赵家门下。”
她指尖轻叩案几:
“太后若查到此物,便会认定赵家欲借她之手除我,以乱宫闱。她若信,便要自保;她若不信,也要做给皇帝看。”
阿檀恍然:
“娘娘是……要借太后之手,除赵家?”
“不。”沈如晦摇头,“我要借赵家之手,毁太后。”
她抬眸,眸光如深潭寒水:
“太后赐药,是慈爱;药出问题,是污名。她若不查,便是包庇;她若查,便要杀人。而她杀的人,必须是——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