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母亲把他安置在土炕上,给他掖好被子。他躺在床上,听着母亲均匀的呼吸声,心里从未有过的踏实。窗外的风还在呼啸,但此刻的他仿佛拥有了全世界的温暖,沉沉睡去。
第二天清晨,他在公鸡的打鸣声中醒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土炕上,他伸了个懒腰,下了炕。母亲已经在灶房忙碌起来,炊烟从烟囱里袅袅升起。他走出屋子,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村里的孩子们在巷子里嬉笑玩耍,看见他这个陌生人,都好奇地围了过来。他蹲下身子,摸摸孩子们的头,孩子们便叽叽喳喳地问他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这时,一位年轻人走了过来,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交谈中他得知,年轻人就是阿力木的儿子。年轻人热情地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坐坐,并告诉他阿力木一直在念叨着远方的朋友,盼望着他能来家里做客。他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温暖的感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年轻人的邀请。
当他走进阿力木的家时,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阿力木见到他,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两人紧紧相拥,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了。
在阿力木家中,他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香浓的茶水,一边回忆起年轻时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他们眼前展开。他们谈论着彼此的生活、家庭和事业,感慨时光的飞逝和人生的变化。
阿力木真诚地邀请他多住些日子,好好感受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他欣然应允,决定在这个宁静的小村落里多停留一段时间。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积极参与到村民们的生活中。他帮助村民们干些农活,一起收割庄稼、晾晒谷物;他也会和大家围坐在篝火旁,谈天说地,分享彼此的故事和经历。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烟火气,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淳朴和善良让他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
院角的桂花树沙沙作响,几只麻雀在枝桠间跳荡。他蹲在青石板上,看阳光透过叶隙在地面织就斑驳的网。竹编的茶几上,青瓷杯里的桂花乌龙还冒着热气,茶烟与空气中的草木香缠绕着上升。
这是他第三次来这个小院。第一次发现墙头探出的那丛野蔷薇时,他正被城市的霓虹刺得眼睛发酸。如今藤架上的蔷薇已爬满半面墙,他学会了在晨露未干时剪两枝插进粗陶瓶,摆在吱呀作响的旧书桌上。
午后常搬张藤椅坐在院里。风穿过竹篱笆时会带来邻家的栀子花香,偶尔夹杂着卖豆腐的梆子声。他不再急着看手机里的消息,只是数着落在茶盏里的桂花,一片,两片,直到暮色漫过青砖地。
有时会在墙角拔草,指尖触到湿润的泥土,惊起躲在草根下的蚯蚓。他想起小时候在乡下外婆家,也是这样蹲在田埂上,看蚯蚓如何笨拙地钻进黑褐色的土壤里。那时的天空比现在低,云也走得慢。
昨夜下过雨,今天的空气里全是泥土苏醒的味道。他把马灯挂在廊下,玻璃罩上还留着去年冬天的冰花痕迹。灯下的阴影里,蟋蟀正不知疲倦地唱着,像极了多年前那个失眠的夜晚,母亲在他枕边哼的不成调的歌谣。
此时此刻,他正静静地坐在院子里,手持一把竹刀,专注地削着一根桂树枝。他的动作轻柔而娴熟,仿佛这根树枝在他手中变成了一件珍贵的艺术品。随着竹刀的移动,木纤维在刀刃下逐渐卷曲起来,形成了一道道细小的浪花,散发出清冽的香气。
远处,一列火车缓缓驶过,发出悠长的鸣笛声,划破了宁静的夜空。然而,这声音并没有惊飞树上的麻雀,它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喧嚣,依旧安然地栖息在枝头。
他的思绪渐渐被这鸣笛声拉远,脑海中浮现出抽屉里那叠泛黄的信笺。这些信笺是他与远方老友的通信记录,每一封信都承载着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他忽然觉得,或许明天应该给这位老友写一封信,分享一下自己最近的生活和心情。
而这新削的茶则,造型精致,线条古朴典雅,与信纸的质地相得益彰。将其轻轻放置在信纸上,仿佛是为这封信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归宿,不仅能压住信纸,更能为这封信增添一份特别的意义。
他静静地凝视着眼前的这一幕,目光如炬,仿佛要透过这封信看到远方的老友。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喜悦,如同春天里的第一缕微风,轻柔而温暖。
他想象着老友收到信时的惊喜表情,那一定是充满了意外和感动。老友或许会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仔细阅读每一个字,感受着他的关怀和思念。这种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他用心的认可,让他感到无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