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北疆烽火

刘备沉吟良久,提笔回信。信中首先感谢刘焉的赏识和提携之恩,盛赞其出任益州牧乃朝廷英明决策,必能安定西陲。随后笔锋一转,极为恳切地陈述:常山郡新定,黑山军虽暂退,然张燕势大,窥伺在旁,郡内百废待兴,民心初附,自己身为郡守,实不忍弃之而去,辜负朝廷重任与百姓期望。婉言拒绝了刘焉的邀请,并表示将继续镇守常山,为朝廷屏藩冀北。

回复了刘焉,北方的警讯却接踵而至。幽州传来了更为惊人的消息:前中山相、渔阳人张纯与前泰山太守张举举兵反叛!二人勾结辽西乌桓部落首领丘力居,引大批乌桓突骑入塞,在幽、冀、青、徐四州之境疯狂抢掠,声势滔天!叛军接连攻杀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朝廷大员,聚众至十余万,屯兵于辽西郡的肥如县,俨然已成割据之势!

幽州乃东北边陲,胡汉杂处,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朝廷亟需一位能臣干将前往镇抚。目光再次投向了宗室之中素有名望者——刘虞。

刘虞,东海恭王之后,正宗的汉室宗亲,曾任幽州刺史,在胡汉百姓中威望极高,以仁政教化着称。在此危难之际,他被任命为幽州牧,肩负起平定张纯张举叛乱、安抚乌桓、稳定北疆的重任。

刘虞虽有名望,但深知此行凶险,手中无可用之兵将是最大难题。他想起好友刘焉离京前曾极力向他推荐一人——常山郡太守刘备刘玄德。

刘焉在推荐信中盛赞刘备:“文武兼资,仁德布于四海,勇略震于河北,更兼忠君爱国,乃宗室之翘楚,足下之良辅也!若得玄德相助,幽州之事定矣!”

刘虞对刘备的事迹亦有耳闻:涿县起兵、宛城建功、安喜挫敌、常山靖边,尤其是以少胜多大破杨凤、迅速稳定常山郡的政绩,都显示出其过人的能力。虽与刘备血脉较远,但同是汉室宗亲,这一点在刘虞看来尤为重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于是,刘虞立刻上奏朝廷,极力保举刘备,言幽州叛乱势大,非刘备这等知兵善战之将不能速平,请求调刘备至幽州,担任一重要郡守,辅佐自己平定张纯之乱。

这份奏疏送到洛阳,立刻引发了不同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