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州牧借刀

“好一个四面楚歌之局!”刘备深吸一口气,“先生既有如此见地,必有破解之法,请赐教!”

贾诩微微颔首,从容道:“此局虽险,然并非无解。彼等皆欲坐山观虎斗,那我等便偏不令其如愿。其策有三,可称‘拖、变、立’。”

“一曰‘拖’字诀。府君可即刻回书焦和,言辞极其恭顺,表示谨遵钧令,深感使君重托,然……”贾诩话锋一转,“然此番大战徐和,虽侥幸胜之,然我军损失惨重,兵员疲惫,军械损耗巨大,急需时间休整补充,粮草亦需大规模筹集。且平原新定,流民未安,若大军轻动,恐内部生变,前功尽弃。故恳请明公宽限数月,待秋粮入库,新兵练成,必当挥师东进,为明公扫平丑类!同时,请明公协调北海、济南等郡,供应部分粮草军械,以为支援。”

刘备眼中一亮:“妙!如此一来,既未抗命,又赢得了宝贵时间!而且将皮球踢回给焦和,他若协调不来粮草,便更无理由催促进兵!”

“然也。”贾诩继续道,“二曰‘变’字诀。静观其变。京师局势,一触即发。灵帝驾崩,新帝幼弱,何进与宦官已成水火,必然爆发冲突。一旦洛阳有变,天下震动,谁还会在意青州一隅之事?届时,焦和此令,不过一纸空文耳。甚至,我等或可从中寻得更大机遇。”

刘备点头,贾诩的判断与他的历史知识完全吻合,洛阳大变就在眼前!

“三曰‘立’字诀。利用这段宝贵时间,继续深根固本。对内,进一步巩固平原统治,深化军屯,储备粮草,训练士卒,尤其是加紧训练鞠义之‘先登营’、太史慈之侦骑营等精锐部队。对外,可派简雍、孙乾等,加强与冀州、徐州的联络贸易,甚至可与某些势弱之黄巾部曲暗中接触,进行分化瓦解,未必所有黄巾都愿死战。待我实力更强,时机更成熟时,或可选择性地对弱小黄巾部落进行打击,积累胜绩,锻炼队伍,而非盲目去硬撼管亥主力。”

“此三策并行,”贾诩总结道,“可最大程度化解当前危机,保存并发展实力,静待时局之变。主动权,仍操之于我手,而非任人驱使。”

刘备听完,豁然开朗,心中阴霾一扫而空!贾诩之谋,再次于死局中开辟出生路!不仅化解了焦和的毒计,更将计就计,为自己争取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得文和先生,真乃备之幸也!”刘备由衷赞叹,“便依先生之计!我即刻回书焦和!”

很快,一封言辞恳切、理由充分、态度恭顺的回信便送达临淄州牧府。焦和接到回信,看刘备满口答应,只是要求延迟出兵并请求支援,顿时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憋闷不已。他想斥责,但刘备说的句句在理;他想支援粮草,可自己府库空空,邻郡太守个个哭穷,哪里协调得来?最终只能不了了之,暂时将此事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