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们要在两天后才上工,也就有时间搭火炕,收拾院子种点菜啥的。
思清拿出两块绿底白花的花布给两个屋子挂了窗户帘子,两个屋子,每个屋子可以搭一铺大火炕,东北只有大火炕屋子才暖和。
东屋子和西屋子中间是一个厨房,北墙有一个小木玻璃窗户,窗户前有一口大水缸,缸里没有水,一个大锅灶台靠在东屋子厨房墙那边,大铁锅的锅盖是木板做的,地上还放着一个空的木板合成原形的洗衣盆和木洗衣板。
反正在70年代的农村家庭生活用品基本都是当地木匠亲手打造的。
锅台倒是有一个现成的,这个仓房也是于支书原来父母住的看房子,后来父母去世了,把东屋子的火炕拆了,屋子放一些家里地址破破烂烂,和生产队发的全家三口粮。
老屋子死过老人也是很平常的事,再说东北这面,有一个习俗,就是老人在家里病死的时候,最后一口气得就在外面的棺材里,就是说老人不能死在屋子的炕上。
思清三个女知青,不知道这事,就是知道思清也是鬼在意。
第一老人最后一口在外面棺材里,第二杨思清本身就死过一次,就是自己比别人幸运而已,思想她死的不甘心,死而复生!
老天又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前世他没有活明白,没有活好,这辈子,她要好好活了。
上辈子,她吃了不少亏,这辈子他一个都不放过,都玩找回来。
邹红被下放到距离套子李大队南面有三里地马场大队。
徐贵兰下放到距离套子李大队北面都曙光大队。
思清自己打算住在西屋子,刚好有一个木桌子和一个木凳子,用来学习准备高考。
东屋子让她俩住。
思清几个人躺在刚搭好的木板床上,思清说了住法,文诺和小燕也都同意。
这会,于婶子又来了,她送来一个大鹅毛褥子,还拿来三个玉米饼子和一盘炒鸡蛋。
“哇塞!鸡蛋真香啊!”文诺叫道。
三个人趴在那开吃,还真饿了!文诺这时候吃玉米饼子不知道咋回事,特别的好吃,一口气吃掉一个。
“在火车上,你是看不上郝军吃的玉米饼子。”朱小燕边吃边聊。
“呵呵!于婶子的玉米饼子可比郝军的玉米饼子好吃呢。”
于婶子笑了!思清也笑了!
于婶子自己缝做的鹅垫子,是给她两个儿子轮流上学住校那会做的,两面都是深绿色加黑花的棉线布料,于婶子的针线活计还不错,缝的鹅毛褥子整齐密实的针孔处有几根白鹅毛串出来。
三人吃完起身,乐呵呵的把床重新铺一下,这下暖乎乎了,三人顿时觉得于婶子好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