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刚刚揭开的序幕

“然而,我们发现了‘影’。它不是生命,不是能量,亦非暗物质。它是一种……‘缺失’,是宇宙法则层面的‘空洞’,是朝着熵增终点加速狂奔的、冰冷的‘效率’本身。它吞噬有序的能量与信息,将其转化为无可逆转的、毫无意义的背景热辐射。它所过之处,并非毁灭,而是‘归零’,是连存在过的痕迹都被抹除的彻底遗忘。”

“‘希望之星’是我们对抗‘影’的一次伟大尝试,也是一次惨痛的失败。我们试图理解它,隔离它,甚至逆转其效应。但我们低估了它的本质。‘影’……它或许在‘学习’,在利用它所吞噬的一切,优化其‘汲取’效率。”

“我们失败了,火种飘零。但启示并非毫无价值。在‘影’的核心区域,我们探测到了一种……‘不和谐’的波动,一种与‘影’的纯粹‘归零’倾向截然不同的频率。那波动极其微弱,仿佛风中残烛,但其存在本身,就是悖论。我们怀疑,那可能是‘影’的‘源头’,或者是某种能与之形成制衡的……‘锚点’。”

“附上的星图,指向一个名为‘永恒黄昏’的星域。那是‘影’的活动边缘,也是我们最后探测到那股特殊波动的区域。前往那里,危机四伏,近乎自杀。但若‘影’真的如我们推测,是所有智慧文明乃至宇宙本身的终极威胁,那么这微弱的希望之火,或许是唯一的选择。”

“印记者,你的血脉中流淌着与我们同源的信息编码,这使你能感知并一定程度上影响‘影’的衍生物(或许你们称之为‘蚀虫’)。这份共鸣是钥匙,也是灯塔。它可能指引你找到答案,也可能将你直接引向毁灭。”

“选择权,在你手中。愿好奇心而非绝望,指引你的道路。”

信息流到此戛然而止。瑞恩猛地回过神来,大口喘息,额头上布满冷汗。这段信息蕴含的真相太过沉重,远远超乎他的想象。“影”不是灾难,而是宇宙法则的癌症?播种者文明可能已经覆灭?而自己,竟然可能与这个古老的文明有着直接关联?

“瑞恩?你怎么了?”里克注意到他的异常,皱眉问道。

瑞恩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激荡的心绪,将信息内容简要地告诉了里克和守墓人。

“……所以,我们不仅惹上了‘血痂’海盗,捡了个可能是宇宙最大麻烦的‘遗产’,现在还得了个自杀式的终极任务?”里克听完,表情古怪,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去找‘影’的老家?还是什么‘锚点’?观星塔那帮老学究知道你这么能惹事吗?”

守墓人则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似乎在全力处理这些信息。几秒后,它开口道:“信息等级:超越当前人类认知极限。威胁评估:‘影’的存在若为真,其优先级高于已知一切文明冲突。建议:将此信息列为最高机密。当前首要任务:生存与修复。”

AI的理性将瑞恩从震撼中拉回现实。没错,无论未来要面对什么,首先得活下来。

“守墓人,利用‘希望之星’的数据,结合我们飞船的损伤情况,制定最优先的修复方案。”瑞恩下令道。

“正在分析……方案生成。优先修复目标:维生系统稳定性,内部环境控制。其次,尝试恢复部分动力,至少让飞船能够缓慢移动,脱离当前高辐射区。修复需要材料,可利用飞船备用零件,以及……扫描附近残骸,寻找可用的物资。”

接下来的几十个小时,是漫长而艰难的生存挣扎。瑞恩和里克在守墓人的指导下,穿着笨重的应急宇航服,在失压和充满危险的飞船内部穿梭,进行紧急维修。他们封堵破裂的管道,接驳断裂的线缆,用仅存的备件更换熔毁的部件。里克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强健的体魄,承担了最繁重和危险的工作;瑞恩则发挥其知识储备,处理精密的电子系统和数据对接。

期间,守墓人不断尝试用有限的探测器扫描周围环境。他们确认“秃鹫”号已经在能源核心爆炸中彻底毁灭,连大块的残骸都很难找到。那片球形空间已经成为充满致命辐射和能量乱流的死亡禁区。清道夫机器人似乎也受到了重创,活动显着减少,或许是在躲避辐射,或许是在清理“秃鹫”号留下的残骸。

小主,

在一次外出到飞船外壳进行传感器维修时,瑞恩冒险用高倍望远镜观察了远处的“希望之星”主体残骸。爆炸似乎引发了连锁反应,残骸内部不时有小规模的殉爆发生,整艘方舟正在加速崩解。那个曾经辉煌的文明最后的载体,正不可逆转地走向彻底的寂灭。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涌上瑞恩心头。

修复工作取得了缓慢但切实的进展。维生系统稳定下来,内部环境恢复正常。最令人惊喜的是,他们成功修复了一台辅助推进器,并勉强让主引擎恢复了最低功率的输出。虽然远不足以进行跃迁,甚至无法高速航行,但至少可以让“星萤”号像蜗牛一样,慢慢爬出这片危险的残骸区。

“按照当前速度,预计需要一百二十标准时才能移动到辐射水平相对安全的区域。”守墓人汇报。

这注定是一段漫长而煎熬的旅程。飞船内资源有限,食物和水分需要严格配给。精神上的压力更是巨大,时刻担心有新的威胁出现,或者飞船哪部分支撑不住彻底崩溃。

闲暇时(如果那能算闲暇),瑞恩会反复研究那段解锁的信息和庞大的数据库。播种者留下的科技蓝图远超人类当前水平,很多原理根本无法理解。关于“影”的观测日志更是充满了令人费解的现象和术语。但他注意到,日志中多次提到“影”的衍生物——与“蚀虫”高度相似的实体——对特定的能量频率表现出异常反应,有时是排斥,有时是被吸引。

“守墓人,能根据这些数据,模拟出一种可能对‘蚀虫’有驱散或干扰作用的能量场吗?”瑞恩提出一个设想。如果将来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蚀虫”,多一种手段总是好的。

“理论上可行,但需要大量的计算和实验验证。而且,生成这种特定能量场需要特殊的设备,我们目前不具备条件。”守墓人回答。

尽管如此,瑞恩还是让守墓人开始了初步的模拟计算。这既是为了未来的准备,也是为了转移注意力,避免自己陷入对未知命运的恐惧中。

里克则大部分时间都在检查武器,保养装备,或者通过观察窗警惕地注视着外面死寂的虚空。他话变得更少,但眼神中的锐利并未减少。他明白,即使暂时摆脱了眼前的危机,他们携带的秘密,已经将他们推向了更广阔的、也更危险的舞台。

第二十三个标准时,守墓人突然发出警报:“检测到微弱的超空间波动!来源不明!距离极远,但方向……似乎指向‘永恒黄昏’星域附近!”

瑞恩和里克瞬间紧张起来,冲到舷窗边,但外面只有无尽的黑暗和漂浮的残骸。

波动很快消失,没有舰船出现,仿佛只是宇宙背景辐射的一次微小涟漪。

“是巧合吗?还是……”瑞恩不敢想下去。播种者的警告言犹在耳:“印记是钥匙,也是灯塔。”他们的行踪,难道已经被某种存在注意到了?

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笼罩了“星萤”号。他们必须尽快修复飞船,必须尽快消化得到的信息,必须尽快决定……未来的路在何方。

“守墓人,”瑞恩看着主屏幕上那个被标记出来的、遥远得令人绝望的“永恒黄昏”星域坐标,轻声问道,“以我们目前的能力,到达那里的可能性有多大?”

守墓人沉默了片刻,给出了一个冰冷的数字:“基于现有飞船状态及已知星图数据,概率低于百分之零点零零一。这尚未计算航行途中可能遇到的未知危险,包括但不限于星际尘埃云、重力井、海盗、以及……‘影’或其衍生物。”

百分之零点零零一。

希望渺茫得如同风中残烛。

但瑞恩摸了摸胸口,那里似乎还残留着与双螺旋图案共鸣时的微弱暖意。他想起了观星塔的格言:“知识本身即是光明,纵使深渊无尽,追寻的脚步亦永不停歇。”

他看向里克,保镖也正看着他,眼神复杂,但并没有反对的意思。

“总得有个方向。”瑞恩深吸一口气,眼神逐渐坚定,“守墓人,优先修复导航和通讯系统。然后,尝试用最安全的路径,向观星塔或者任何可能存在的、对抗‘蚀虫’的前哨站,发送一段加密信息。内容很简单:我们找到了关于‘蚀虫’源头的重要线索,但需要支援。”

“信息需要提及‘播种者’或‘影’吗?”守墓人问。

瑞恩思考了一下,摇摇头:“暂时不要。只提‘蚀虫’源头线索。过于惊世骇俗的信息,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谨慎的盟友,而不是更多的关注。”

“明白。信息编写中,将采用观星塔最高加密等级。”

信息能否发出,能否被接收,都是未知数。但他们必须尝试。

“星萤”号,这艘伤痕累累的小船,载着两个身心俱疲的船员和一个关乎宇宙存亡的秘密,如同黑暗大洋中的一叶扁舟,朝着渺茫的希望,开始了它漫长而艰难的归途(或者说,是驶向更大风暴的航程)。他们的故事,或许才刚刚揭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