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不止于足球:早茶、龙舟与“消费通行证”】
李狗蛋深谙“足球搭台,经济唱戏”的道理。他仔细研究了苏超的成功经验——“乘数效应”。5-10元的超低票价甚至免票,带来的不仅是球场爆满,更是周边消费的爆炸式增长。
“粤超会怎么玩呢?”他带着疑问,开始了街头走访。
在广州的老城区,他看到茶楼里已经挂起了粤超的宣传画,推出“虾饺烧麦套餐,凭粤超门票打八折”的活动。 在佛山,有龙舟训练基地表示,计划组织球迷“上午看龙舟训练,下午看粤超比赛”的一日游项目。 在深圳,一些商圈打算设立超大屏幕直播粤超关键战,打造“第二现场”,吸引人流。 甚至听说,有旅行社已经在规划“港澳球迷粤超观赛团”,打包高铁票、酒店和球票。
“牛逼!”李狗蛋感叹,“这商业嗅觉,不愧是广东!‘体育+’玩得明明白白!”
苏超用“盐水鸭”和“水蜜桃”打地域梗,粤超显然要打出“美食+民俗”的组合拳。但李狗蛋也注意到报道里提到的隐患:文化植入要“轻量化”,不能“端着”。
“你不能指望年轻球迷为了看场球,先坐下来听两小时粤剧或者龙舟历史吧?”他分析道,“得学学苏超,把文化变成佐料。比如,进球庆祝音乐换成《男儿当自强》 remix版;现场抽奖送的是烧鹅券、奶茶券;吉祥物扮成舞狮的狮子头……这样才有趣,才接地气!”
【第四章:交通!交通!大湾区の“双刃剑”】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也可能骨感。李狗蛋很快意识到了粤超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交通。
报道里拿江苏的高铁网做了对比,那真是“散装但不分散”,城际交通极其便利。反观广东,虽然广州、深圳是顶级枢纽,但省内差异巨大。 粤东粤西粤北的高铁覆盖远不如珠三角核心区。从广州去粤北的韶关看球,可能比从南京去徐州还麻烦。 更别提刚刚加入赛区的某些地方,路况可能一言难尽。
小主,
但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则是独特的体验感。 “正因为没那么方便,反而能制造出一种‘远征’的仪式感和话题性!”李狗蛋开始自我攻略(或者说洗脑),“比如,一群深圳球迷,组团坐几个小时大巴去梅州看球,顺便尝尝客家腌面,这经历本身不就是很好的内容吗?” “还有港澳球迷,坐着广深港高铁过来,早上去喝早茶,下午看球,晚上逛吃逛吃再回去,这简直就是一条完美的‘微度假’路线!”
他甚至脑补出了段子:“以前是‘踢球吗?下午操场见’,现在是‘看粤超吗?周末高铁约’!足球旅游,从粤超开始!”
【第五章:暗流涌动:职业与业余的模糊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