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盘or摆烂?电子厂是破产清算还是科创板上市?

中国足坛的“电子厂”宇宙,发展至今,已呈现出一种奇特的二元结构。

一边,是山东泰山刘洋厂长成功转型升级,从“流失阵地”到“留住底线”,虽然偶尔仍有“次品”流出,但总体向着“高新技术企业”稳步迈进;上海海港在穆斯卡特“神经病”般的战术整活和“灵魂链接器”的加持下,偶尔能踢出让人眼前一黑的“科幻足球”;上海申花则迎来了天价外援马夏尔厂长,虽然续航能力堪比老年代步车,但偶尔的“灵感迸发”也能值回票价。中超联赛,就在这种时而抽象、时而惊艳、多数时间平淡的节奏中缓慢推进。

而另一边,真正意义上的“国足总厂”,却仿佛陷入了永恒的时空循环。每一次国际比赛日,就像是一次固定的“产品质量抽检”,而结果,往往惊人的一致——不合格率居高不下。

又是一场世预赛关键战。赛后,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

网络瞬间爆炸,速度比国足防守反击快得多。

“退钱!!!(经典永流传)”

“脸都不要了!(教科书级定式)”

“我上去都能踢!(虽然但是,大概率不行)”

“海参吃多了,跑不动了是吧?”

“保护性接应!绝对是保护性接应!你看他那个跑位,完美保护了场边的广告牌!”

“电子厂总厂今天流水线又故障了?这产品质量,连越南分公司都快比不过了!”

“建议严查!是不是又‘脸’上足球了?‘脸’对脸防守,‘脸’射门!”

“RNM,退钱!(情绪稳定版)”

“揭幕战、生死战、荣誉战、火车站……这流程我都能背了。”

“国足:赚钱嘛,生意,不寒碜。球迷:寒碜!很TM寒碜!”

国足总厂的“产品”,似乎永远停留在“概念机”阶段,参数看着还行(身体、偶尔的技术),但一投入使用就死机、卡顿、蓝屏,兼容性极差(无法形成整体),用户体验极度糟糕。

巨大的失望和愤怒之后,往往伴随着一段时间的沉寂和……新的希望?或者说,是习惯性的自我欺骗?

足协再次出手!新一轮的“厂区改革”方案重磅出台!

《关于深化国足电子厂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改革,促进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力争实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宏伟目标的若干意见(试行草案第三十八版)》

标题长得需要换气才能读完。

内容依旧琳琅满目:聘请国际知名顾问(可能来自足球强国第三世界)、组建青年才俊预备队(新的彩票)、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开会、写心得)、优化联赛结构(U23政策、球队中性名…)、引入高科技训练设备(可能用来监测球员吃海参后的心率变化)……

网友们已经麻木了:

“尊嘟假嘟?又来?”

“好好好,这么玩是吧?第38次尝试刷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