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州的天空,在战火平息后,似乎也变得澄澈了许多。龙编城头,那面残破的、代表士燮家族的旗帜已被取下,换上了崭新的“汉”字龙旗,在带着咸腥味的海风中猎猎作响。
诸葛亮并未因军事上的胜利而急于班师回朝。他深知,攻城易,攻心难;占地易,治地更难。交州这片新附之土,百废待兴,更需要的是耐心地梳理与建设。他以天子钦差、总摄交州军政的身份,留了下来,坐镇龙编,开始了远比战争更为复杂和漫长的治理工作。
他颁布的《交州安民告示》,言辞恳切,明确宣布免除本年度赋税,既往不咎,只惩首恶。同时,他将刘协那套结合了现代管理思维的政令,因地制宜地推行开来。
《均田令》在交州有了新的诠释,鼓励垦荒,承认俚僚对部分传统猎场、山林的使用权,但将无主荒地和新收复的官田,优先分给归顺的部族和无地流民,并引入荆南带来的改良稻种和曲辕犁,派遣懂得农事的吏员进行指导。
工坊的建设也被提上日程。利用交州丰富的木材、矿产和海岸线资源,诸葛亮规划在合浦、交趾等地设立官营工坊,不仅制造军械,更重点发展造船、渔盐、织锦,本地特色的葛布、蕉布等产业。他甚至亲自绘制了改进的织机草图,并下令研究利用海水晒盐之法,以求降低成本,增加产出。
文化上,他设立“交州蒙学堂”,选拔本地聪慧子弟与汉人子弟一同入学,教授汉字、算学、以及刘协要求加入的简易格物常识。他亲自为学堂题写匾额,并时常前往视察,与学子交谈,潜移默化地传播汉家文化与天子仁政。
诸葛亮事必躬亲,从田亩划分到工坊选址,从官吏选派到学堂授课,无不细致过问。他的辛劳与公正,逐渐赢得了许多原本心存疑虑的交州士民之心。人们开始相信,这位“卧龙”军师带来的,并非只有刀兵,更有实实在在的安宁与希望。
荆南,临湘。
刘协接到诸葛亮从交州发回的、详细阐述治理方略与初步成果的奏报时,心中大定。有孔明在南方统筹,他便可安心应对其他方向的挑战。然而,来自北方的消息,却让他刚刚放松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
首先是关于张辽的紧急情报。
淮南“潜云”暗桩拼死传来的消息证实,营救张汛及其家眷的行动虽然大部分成功,人员已通过秘密渠道正在向荆南转移,但撤离时引起冲突暴露了。吕布闻讯震怒,认为这是对他权威的挑衅,更是张辽“心怀二志”的明证,已下令在淮南境内严查张辽亲族旧部,气氛紧张。
更糟糕的是,许都的曹操似乎也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靖安司潜伏在邺城的细作回报,曹操已密令驻守汝南的曹仁,加强对合肥方向的监视,并派出使者前往合肥,“犒劳”张辽所部,其用意不言自明——试探与拉拢!
张辽的处境,瞬间变得岌岌可危!
“陛下,张将军处境危险!吕布多疑,曹操奸诈,若其二人联手施压,或直接调动张将军,乃至剥夺其兵权,则前功尽弃矣!”戏志才忧心忡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