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龙归荆楚,凤雏潜翔

压力,如同无形的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荆南朝廷虽然取得了张辽来投的胜利,但整体的战略劣势并未改变,反而因为曹操和孙权的壮大而更加严峻。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刘协斩钉截铁,“必须利用这短暂的和平间隙,全力壮大自身!内政、军备、人才,一样都不能放松!”

他看向诸葛亮:“孔明,交州新军训练已有时日,对交州的治理也已步入正轨。江夏直面曹、孙两大威胁,位置至关重要,非大才不能统筹。朕欲请你,携交州万余新军,亲赴江夏,总督军政,协调皇叔与刘琦,加固城防,整训水陆兵马,可能胜任?”

这是将东线门户完全托付。诸葛亮没有丝毫犹豫,肃然躬身:“亮,愿往。必竭尽全力,使江夏固若金汤,令曹、孙不敢正视。”

“好!”刘协点头,又看向戏志才和张辽,“志才,文远,交州乃我朝后方根基,联通南海,潜力巨大。然其新附不久,士燮余党或未肃清,蛮族亦需安抚。朕命你二人,携文远将军麾下‘并州营’,镇守交州。志才负责政务梳理、经济开发,文远负责军事镇守、清剿残余、训练士卒。可能为朕守好这片基业?”

戏志才与张辽对视一眼,齐声应道:“臣等领旨!必不负陛下重托!”

张辽初来,便被赋予镇守一方的重任,心中感激,更是下定决心要做出成绩。

一番调整,荆南的军政布局焕然一新:诸葛亮携生力军坐镇江夏,直面最强压力;戏志才、张辽稳固后方交州;荀彧、关羽依旧镇守桐柏山根基;刘备、刘琦辅佐诸葛亮;赵云、马超、黄忠等将与徐庶留守荆南四郡及临湘,作为总预备队。各司其职,如同一张拉开的劲弓,虽引而不发,却蓄势待命。

安排妥当,众人领命而去,开始紧张的调动与部署。

书房内,只剩下刘协一人。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身为最高决策者,他必须表现得沉稳自信,但独自一人时,那巨大的压力依旧如影随形。地盘狭小,兵力不足,强敌窥伺,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现代的知识给了他方向和利器,却无法瞬间变出足够的土地和人口。

一阵轻柔的脚步声自身后响起,伴随着熟悉的淡淡馨香。甄宓端着一碗温热的羹汤,悄然走近。

“陛下,夜深了,喝碗羹汤暖暖身子吧。”她将汤碗放在案上,走到刘协身后,伸出纤纤玉指,为他轻轻按摩着紧绷的太阳穴。

感受着她指尖的温柔与力度,刘协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向后靠了靠,握住她的手,叹道:“文昭,有时候,朕也觉得……肩上担子,重逾千钧。”

甄宓将脸颊轻轻贴在他的背上,柔声道:“陛下心系天下,自然劳心。然陛下自许都潜龙出渊,至今不过数载,已据荆交之地,麾下谋臣如雨,猛将如云,更得张文远这等良将来投,已是旷世奇功。曹、孙势大,其内部岂无掣肘?曹操篡逆,人心未附;孙权霸业,根基未稳。陛下手握大义,行事光明,更有诸多利民新政,天下民心,终将归附。眼前困境,不过是腾飞前必经之砥砺罢了。”

她的话语,总是如此熨帖,能精准地抚平刘协内心的焦躁与不安。刘协转过身,将她揽入怀中,下颌轻轻抵着她的秀发,低声道:“得你一言,胜服良药。只是,人才难得啊……孔明、文若、元直等人皆已身负重任,分身乏术。朕听闻那‘凤雏’庞统,有经天纬地之才,若能得之,必能大大缓解孔明他们的压力,于国事大有裨益。可惜,如今竟无人可派往寻访。”

他语气中带着深深的遗憾与无奈。顶尖战略人才的稀缺,是制约势力发展的关键瓶颈。

甄宓依偎在他怀中,闻言,抬起臻首,美眸中闪过一丝坚定之色:“陛下,若……若信得过臣妾,臣妾愿往寻访凤雏先生。”

刘协一愣,断然拒绝:“不可!江湖险恶,你一介女流,岂可轻涉?朕绝不能让你去冒这个险!”

甄宓却坚持道:“陛下,臣妾非是柔弱不能自理之辈。平日里翻阅文书,参与机要,对天下大势、各地人物风情,亦有所了解。且臣妾身份特殊,不易引人怀疑,或更能便于寻访。陛下曾言,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如今人才难得,臣妾愿为陛下分忧!”

她目光清澈而坚定,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刘协看着她,心中又是感动又是担忧。他深知甄宓聪慧机敏,见识不凡,但让她独自去寻访谋士,实在是……

“陛下,”甄宓握住他的手,语气恳切,“臣妾知道陛下担心。但请陛下相信臣妾。臣妾会小心谨慎,绝不轻易暴露身份。若事不可为,定当及时撤回,绝不令陛下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