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进攻平定县1

徒弟们发现,师傅最近总在枪托上刻下小小的“杀”字,刻完又用布擦得发亮。

随着一个月的期限将至,各营地的改造成果初显,俘虏军中的八千名战俘通过考核,被编入补充营,领取了崭新的步枪和军装。

授枪仪式上,谭政委看着队列里挺直的脊梁,想起刚接收时他们畏缩的样子,突然红了眼眶。

“记住,”他声音沙哑,“你们穿上这身军装,就不是俘虏了,是八路军战士。到了前线,要像个战士样活着,像个战士样战斗!”

此时那些领到枪支,穿上八路军新衣服的队列里,响起震天的回应:“誓死抗日!绝不后退!”

这批符合标准的补充兵,立刻就被分配到365师各个团里,除了独立十一团、独立十二团和独立十三团外,863旅和386旅,大部分团每个团都补充了500多名老兵,这样也极大的缓解了365师各个团在之前战斗中的兵力损失。

恰逢日军114师团全面进驻平津,陈副师长在平津前线接到消息,嘴角扬起笑意——他知道,那些曾被视为“包袱”的战俘,在硝烟中慢慢证明了自己。

果然,几天后从前线传来捷报:某补充连在平津线外围伏击日军小队,原晋绥军士兵赵四精准击毁日军机枪巢,那个曾煽动闹事的原国军连长,带着敢死队炸掉了日军一个碉堡库,自己却永远倒在了火光里。

消息传回营地,谢政委把捷报贴在公告栏上。独臂老俘虏摸着“赵四”的名字,突然转身对徒弟们说:

“瞧见没?这才是好兵。”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断臂的袖管上,竟透着股沉甸甸的力量。

营地外的公路上,又一批补充兵正列队出发。他们的步伐或许还有些生涩,但眼神里的坚定,和前线的战士别无二致。

后方的改造仍在继续,前方的战斗已然打响,硝烟内外的双重攻坚,都在朝着同一个目标——把鬼子赶出华夏去。

而那些曾迷失的灵魂,终于在这场民族危亡的战争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救赎与荣光。

当独立四团、侦查团和独立十一团三支部队逐渐靠近阳泉县城时,通过侦查人员细致的侦查得知,此时驻扎在阳泉县城内的并非只有小鬼子一个大队的兵力,还有晋绥军的34军的一个旅的兵力。

小主,

这支晋绥军第34军的一个旅拥有着4个团的兵力,共6000多人的兵力,他们在阳泉县城内苦心经营,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妄图凭借这些工事负隅顽抗,阻挡八路军的前进脚步。

夜幕像一块浸了墨的粗布,沉沉压在冀晋交界的群山上,唯有零星的星光在云层缝隙里闪烁,勉强勾勒出阳泉县城巍峨的城郭轮廓。

城外旷野上,数千名身着灰色军装的将士正悄无声息地构筑着包围圈,铁锹入土的轻响、枪支上膛的脆鸣,都被刻意压低,融进渐起的夜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