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绍一边说着,一边调整着千里镜的焦距,试图将那棵“大树”的细节看得更清楚些。
“因为距离过远,老夫现在还不好判定这支骑兵,是发现了那支小队的伪装破绽,还是单纯为了节省脚力才选择了这条捷径。”
“但诸位都是常年带兵作战的行家里手,自然清楚战场之上,‘巧合’二字最是难得,也最是凶险!”
柴绍放下千里镜,目光扫过身旁几位观战的李靖等人。
最后将目光定在第一次随军观战的太子李承乾身上,语气放缓了些许。
似乎也是有意想借机提点、点拨一下,这个未来的储君侄子。
“太子殿下,战场之上,一念之差便可能满盘皆输。”
“燕王麾下这支小队藏身隐蔽,可谓占了先机,就算是经验老道的斥候,也不一定能将其发现。”
“可这突如其来的‘巧合’,便极有可能,将他们推向失败。您来说说,此刻,如果是你,你最该做的是什么?”
正聚精会神听着战场走势,一边看的津津有味的李承乾。
显然也是没有想到,在长安城里,需要面临先生的考核也就算了。
愣是没想到来到这帝国边陲,观摩场战事还要被柴公这般 “考校”。
他先是一愣,随即那张年轻俊朗的脸庞,便露出一抹极其自信的笑容。
毕竟,比起那些枯燥无味的经史子集,这种实打实的战场推演,更对他的胃口。
倒也不是说,太子李承乾不喜欢那些经史子集。
只是长年累月,每天都要面对这些咬文嚼字的典籍,就算再喜爱的人,也会心生倦怠。
如今能在这边陲演武场,面对真实的博弈,用兵书里的谋略去推演实际战局,反倒让他浑身都透着股新鲜劲。
因此,他非但没有反感。
反而挺直脊背,语气笃定,又带着几分少年人的锐气道。
“霍国公,依孤之见,此刻他们最该守住的是‘定力’,也就是‘以静制动’!”
“怎么说?”
“因为敌军尚未识破伪装,若是因慌乱从而暴露行踪,便是自毁前景;唯有沉住气,静观其变,方能寻得生机。”
“好好好!”
柴绍听得眼中精光一闪,转头对李靖笑道。
“卫公,太子殿下这番见解,可是半点不输那些沙场老将!”
李靖捋须颔首,目光中也满是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