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邵维鼎的反击来的太快,太狠。
根本就没有一丝的回缓。
李家城手握着《朝阳日报》心思沉重。
五部年度巨制的公布,如同五根擎天巨柱,牢牢奠定了邵氏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港岛影坛无可撼动的霸主地位。
这已不再是简单的项目竞争,而是以绝对的实力进行市场清场。
而“邵毅府港岛演艺学院”的成立,更是将战争拉到了另一个维度。
李家城看得很清楚,当嘉禾金苹果还在为挖到一个导演、联合几条院线而沾沾自喜时,邵维鼎已经着手为整个行业制定未来的规则。
这家学院的意义,深远得让李家城感到脊背发凉。
港岛的影视人才,过去多依赖于从内地南来的移民及其后代,邵氏几十年的艺员训练班体系,正是建立在这种人口流动的基础之上,也由此奠定了其霸主地位。
但随着时代变迁,这种人才来源的单一性和不稳定性日益凸显,邵氏一度显出颓势。
然而,邵维鼎的回归改变了一切。
《追女仔》《五福星》《僵尸先生》《少林寺》这几部电影让邵氏重回巅峰。
如今,这所面向全球招生的演艺学院,又将从整个亚洲范围内虹吸有潜力的年轻血液,为邵氏、乃至整个港岛影视行业建立一套可持续的、系统化的人才造血机制。
即便这些学员毕业后有一部分会返回原籍,但他们身上将永远带着“港岛制造”的深刻印记。
他们会成为港片最忠实的拥趸和传播者,会本能地倾向于使用港岛的团队、技术和工作模式。
这将极大地促进港岛电影与亚洲各地市场的深度融合,甚至潜移默化地改造当地的影视生态。
更深远的是,它将培养出整整一代从小就观看、热爱港岛电影的亚洲观众。
这种趋势下,人才的聚集效应将自然转化为话语权。
假以时日,港岛电影节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盛事,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李家城对此看的明明白白,但他发现自己什么也阻止不了。
因为推动这一切的人,名叫邵维鼎。
这是一种阳谋,一种建立在硬实力之上的战略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