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拖着行李箱站在“创科大厦”楼下时,九月的阳光正透过玻璃幕墙,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斑。她仰头数到十八层,那里有扇窗户开着,米白色的窗帘被风掀起一角,像极了她此刻的心情——有点忐忑,更多的是雀跃。
行李箱的轮子在大理石地面上滚出清脆的声响,她攥了攥帆布包侧袋里的Offer,纸张边缘已经被手心的汗浸得发皱。
“欢迎加入星芒广告!我们不招打工人,招的是造梦者!”部门总监李曼在新人会上笑得明媚,红色指甲点着PPT上的“年度目标”,“在这里,只要你肯拼,半年升主管,一年拿分红,三年买车买房不是梦!”
苏晓坐在第一排,笔尖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划:“主动加班=成长机会,多承担=快速晋升,态度比能力更重要。”这些话像暖烘烘的阳光,落在她刚从南方小城带出来的、还带着青涩的心上。
她租的房子在郊区的老式居民楼里,七楼,没有电梯。二十平米的房间被房东隔成了两半,她住靠窗的那半,摆着一张折叠床和二手书桌,剩下的空间刚够转身。
窗外是密密麻麻的晾衣绳,五颜六色的床单被罩在风里摇晃,晚上能听见隔壁夫妻吵架的声音,夹杂着楼下烧烤摊的油烟味。
但苏晓不觉得苦,她在书桌前贴满了优秀案例,床头挂着打印的“三年计划”:第一年熟悉业务,第二年独立接案,第三年存够首付的十分之一。
每天早上六点半,她踩着露水爬下七楼,在小区门口买两个肉包,挤四十分钟地铁到公司,脸上永远带着刚化好的淡妆,眼睛亮得像含着光。
“小苏啊,这个方案客户急要,今晚加个班?”入职第一周,组长王姐把一叠资料放在她桌上,语气带着商量,却没给拒绝的余地。
苏晓立刻点头:“好的王姐,我一定完成!”那天晚上,办公室的灯亮到十一点,她对着电脑屏幕啃冷掉的肉包,看着窗外逐渐亮起的霓虹灯,觉得每一盏灯里都藏着和她一样的年轻人,都在为了某个模糊又坚定的未来熬着夜。
她确实拼。客户要改方案,她拿着平板电脑追到停车场;供应商出了纰漏,她在工厂守了通宵盯进度;同事请假,她主动接下三个项目的对接工作,连续一周每天只睡四个小时。
王姐拍着她的肩膀夸:“小苏是块好料子,有我当年的劲儿!”苏晓心里甜滋滋的,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