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并行”的策略,像给《新武侠》这艘航船同时装上了压舱石和风帆。既稳住了根基,又找到了新的前进动力。

“侠骨文心”普及线的推出,迅速在更广阔的市场激起了涟漪。小杨主导设计的蜀锦纹样文创系列,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亲民的价格,在线上平台一经推出便销售一空。她坚持在每个产品包装内附上一张精心编写的小卡片,讲述纹样背后的故事和技艺要点,这种“有温度的商业”打动了许多年轻人。紧接着,小林策划的“城市非遗漫步”系列,带领参与者穿行于老城区的巷弄之间,探寻隐藏其间的老手艺店铺,听传承人讲述城市记忆与手艺传承的故事。这种轻量、有趣的体验,吸引了大量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都市白领和年轻家庭,报名常常一位难求。

普及线带来的收入,如同新鲜血液,让编辑部运转更加从容。他们得以提高了与合作匠人的分成比例,那位曾为生计担忧的老匠人,脸上的皱纹都仿佛舒展开了些。编辑部的年轻人们也在新业务的开拓中找到了成就感与成长空间,内部那股躁动的情绪逐渐平复。

然而,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普及线的成功引来了模仿者。很快,市场上出现了类似风格的文创产品和城市漫步活动,有些甚至直接复制他们的创意,只是在质量和内容深度上大打折扣。一时间,“非遗漫步”、“文创好物”仿佛成了遍地开花的时髦标签。

“周老师,你看这个,”小林拿着手机,有些气愤地展示着一个仿冒他们“城市茶侠”主题漫步的活动宣传,“连宣传语都抄我们的!价格还比我们低!”

虬髯客哼了一声:“学得了皮毛,学不了筋骨!咱们的东西,是咱们跟老师傅们一点点磨出来的,他们上哪儿抄这背后的心血去?”

周硕却看得更远:“模仿是市场的常态,不必动气。但这提醒我们,普及线不能停留在‘有趣’和‘好卖’的层面,必须持续注入我们独有的‘深度’和‘真诚’,建立更高的壁垒。” 他要求普及线的每一个产品、每一次活动,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能体现“侠骨文心”内核的文化触点,或是一个动人的匠人故事,或是一个精要的知识点,或是一次用心的互动设计。

与此同时,“匠心侠影”精品线也面临着“幸福的烦恼”。由于其极佳的口碑和独特性,预约排期越来越长,价格也水涨船高。这虽然保证了品质和收益,却也无形中筑起了一道门槛,将许多真心喜爱却财力有限的爱好者拒之门外。一位在“侠骨文心”活动中表现特别出色的年轻爱好者,在得知精品线一次活动的费用后,黯然神伤的样子被小杨看在眼里。

“周老师,陈老师,”小杨在内部讨论时提出,“我们的精品线,是不是……有点太‘高冷’了?我们筛选参与者,除了支付能力,是不是也应该给那些真正有热情、有潜力的年轻人一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