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开办学校,普及教育,传授知识,除了外在的技术原因,造纸术和印刷术成熟之前,知识的物理载体极其昂贵且不便。

大量书籍依靠手抄,效率低下,容易出错,且副本数量极少。

拥有一本书籍本身就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没有书,何谈普及知识?

而技术问题,刘辩是可以解决的。

剩下最大的阻拦就是本地的世家大族,以及寒门或是平民家庭本身。

古代读书,最大的目的就是步入仕途。

而每个地方的官位是不变的,当读书的人多了,最受冲击的就是世家大族。

本来这些官位都是世家子弟的,当寒门或是平民子弟大量读书后,这些人中,必定会涌现出天纵之才,渐渐就会将原本属于世家大族的官位占据。

所以每逢有州郡或是地区准备普及教育时,这些世家大族都会联合起来阻拦。

而幽州在这方面的阻拦力度,相比其他州郡,会非常小。

根本原因还是幽州比较偏远,这里的世家大族经过多次南迁后,原本就所剩不多,其中部分还是如鲜于家族这样的武将世家。

至于寒门或是平民家庭本身,很多也不会鼓励孩子前去读书,因为成本太高,成材率太低。

寒门还稍微好些,有些寒门虽然过得和平民差不多,但是祖上还是传下了许多书籍。

而平民家庭,往往要穷尽几代人才能供养一个孩子读书。

绝对大多的平民皆是种田为生的农民,这个时期,生产力低下,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才能勉强维持温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