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的水稻,由于地理、气候、稻种、种植培养技术等多方面原因,基本是一年一熟。
这也是刘辩在抵达幽州,稳定下来后,第一时间安排人前往西南寻找早熟稻的原因。
有了早熟稻稻种,基本能保持稻谷一年两熟,幽州的粮食产量就算不能达到两倍,也能比起原来多收获七成左右。
当年第二季的水稻产量比第一季会少收获一部分。
范增闻言,眼睛微微一亮道:“此话当真?若真有如此稻种,将此引进到江东地区,凭借江东的天然地理优势与水利灌溉系统,我们每年的粮食产量将比原来翻上一倍啊!”
“不仅如此,我当初沿着西岸勘察十余日,见到大小不一的溪流三十余条,它们皆自高山奔流而下,这是上天给予人间的馈礼。
开垦良田,必定需要引水灌溉,有了这些自高山而下的溪流,我们无须建设任何的水利工程,只需要稍稍将溪水引入到良田之中,夷洲岛就能成为我们后方稳定的大粮仓!
此处海湾水深避风,可以建造港口。山中更有樟木、楠木无数,造船之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虞子期说到最后时,开始在案桌上比比划划起来。
范增缓缓起身,明亮的眼睛在烛光中,变得异常火热,微微颤抖的说道:“项王,这是天赐宝地啊!此乃江东之巴蜀也!
当年楚汉相持时,项王与刘季老儿对峙于荥阳,粮草屡次被后方的彭越所骚扰,导致后来粮食告罄,不得不急于同刘季分胜负。
如果当时我们有夷洲作为后方的粮仓,完全不必着急猛攻刘季,最终谁胜谁负,犹未可知也!
如今这个时代,天下英雄并起,比起秦末之时,犹有过之。
若我们能得到夷洲岛作为后方根据地,进则可以跨海进攻徐州与三齐之地,退则可以占据江东,巩固东南半壁。”
项羽望着案桌上,虞子期勾画的夷洲岛与会稽郡的距离,目光深沉的说道:“跨海运粮,谈何容易!”
“项王,如今的时代已经不是四百年前了。
这四百年间,随着大汉对长江以南地区的投入与发展,江南与江东地区不再是蛮荒之地。
江东濒临大海,造船技术比起四百年前也得到长足的进步,沿海一些渔民已经能建造远航的小型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