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若现身解释,或许可以重燃人们对梦境的信仰,但她最终选择了另一种方式。
在一个无月之夜,繁星将自身残存的定位信号调至最低频段,伪装成大气扰动,悄然激发南半球电离层产生极细微的共振涟漪。
这一涟漪的频率极低,几乎无法被人类察觉,但它却恰好与婴儿脑波中的“安全感知区”产生共振。
那一夜,全球数万新生儿在同一时刻露出微笑,仿佛感受到了某种温暖而安全的拥抱。
醒来后,他们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相似的句式:“刚才有人抱我。”
父母们听到孩子们的话语,都忍不住相视而泣。
他们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梦境,想起了那些被遗忘的美好。
社交媒体上悄然兴起了一种新的习俗:晨起第一件事,对孩子说一句“昨晚梦到你了”。
在一个偏远的村庄里,一个男人正站在村口,默默地注视着远方。
他穿着一件破旧的夹克,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他就是周启明,前火种档案馆的守门人,记忆剥离者,现为流浪语脉记录员。
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在这里站了多久,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他只知道,自己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他,指引着他前往某个未知的方向。
他深吸一口气,迈开脚步,朝着远方走去。
他的目的地,是南美雨林深处。
那里,似乎隐藏着某种重要的秘密。
他一边走,一边缓缓地说道:“我好像……听到了一些有趣的声音……”周启明步入南美雨林深处,热带的黏腻空气糊了他一脸,蚊虫嗡嗡声更是让他想掏出尘封已久的雷达灭蚊器。
然而,眼前的一幕却让他瞬间忘记了所有的不适。
一群光着脚丫的孩子,正围着几棵巨树忙活,他们用采集来的发光苔藓,小心翼翼地在粗糙的树干上拼写着文字:“早安”、“你吃饭了吗”、“我想你”。
这画面,简直就像是精灵在开party,浪漫得冒泡。
“爷爷,你说语脉要有人传,我们就试着说给树听。”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递给周启明一根用藤条编织的绳索,上面缀满了闪着微光的节点,像一条迷你的银河。
周启明接过绳索,粗糙的触感让他回忆起曾经在档案馆里,用颤抖的手指翻阅那些古老典籍的岁月。
他沉默了很久,久到周围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然后,他从怀里掏出一枚烧焦的芯片,那是他最后的存货,也是他记忆深处最后的火种。
他走到一棵最为粗壮的巨树前,小心翼翼地将芯片嵌入它盘根错节的根部。
那一瞬间,整个雨林都仿佛活了过来。
当夜,整个林冠泛起柔和的蓝光,如梦似幻。
无数的脉络如同神经一般蔓延开来,竟在树干上自动重组为一行古老的文字——《语脉编年史》开篇第一句:“语言始于共感。”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轨道上,一颗被判定为报废的通讯卫星,突然自主重启。
它开始发送一段无意义却又无比熟悉的震动频率——那是三十年前,周启明第一次上传数据时,因为紧张而手抖的节奏。
“这…这不可能……” 数据分析员揉了揉眼睛,还以为自己加班加到出现幻觉了,嘴里喃喃自语道:“难道是…是老周?”
而此刻,远在火星,艾琳娜望着天空,眉头紧锁:“奇怪,那孩子……最近好像不再仰望晨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