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许是知晓天子突然召他们议事的原因所在,这两位"天子鹰犬"的表情很是严肃,丝毫没有新官上任的得意,只是默默注视着案牍后的天子。
半晌,朱由校将手中这封文采斐然,但却毫无实质内容的奏本轻轻搁置,转而斜靠在身后的木椅,随口问道:"朕交代的事情,可是都办妥了?"
闻听此话,从旁伺候多时的东厂提督太监曹化淳便是上前一步,躬身回禀道:"回皇爷,奴婢已是将我大明各地马场皇庄的情况梳理完毕。"
作为宫中权柄仅次于"内相"的二号大裆,御马监提督太监手中的权柄,丝毫不亚于朝中的任何一位绯袍高官,不仅能够提督"腾骧四卫",还能节制大明各地的御马草场。
随着时间的流逝,太祖朱元璋于国朝初年设立的"马政"已是趋于崩溃,民间少有百姓能够承担蓄养战马的风险,原本在大明随处可见的马场急剧减少。
时至如今,大明现存的马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兵部直接管辖的马场,一种是隶属于"皇室",由御马监进行管辖的"御马场"。
而与这些"御马场"同时存在的,还有作为"皇室"私产的牧场和皇庄,而这也是大明皇室的主要经济来源。
"哦?"闻听曹化淳竟是短短几日的功夫,便将冗杂的情况梳理完毕,朱由校脸上不由得露出一抹意外之色,转而微微提高了嗓音:"御马还有多少?"
大明边镇缺少战马,这已然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即便辽东经略熊廷弼没有当面陈述,他也打算予以整饬。
"回陛下,如今我御马监节制的马场和牧场共有十九处,分布在山东,河南,北直隶等地。"
"依着万历四十七年的核查,这十九处马场放养的马、驼、羊、牛等共计一万七千余头.."话未说完,新任御马监提督太监的声音已是微不可闻。
毕竟这个数字,实在是太过于"骇人听闻"。
遥想太祖建国之初,随便一次北征,动员的战马便超过十万余匹;反观如今的大明,十九处马场相加起来,居然只有可怜的一万七千余匹,而且这其中,还包括了牛羊和骆驼。
如若单单统计战马的数量,只怕还不足一万匹。
"哼!"虽然知晓大明的马政积弊多年,内部情况比之各地名存实亡的卫所还要不堪,但当亲耳听闻,大明司礼监节制的诸多马场和牧场相加起来,仅有可怜的一万多头牲畜的时候,朱由校仍是怒从心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