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祖认为其足以胜任此次斩首行动。
遂下旨命郑和率水师参与征伐瓦剌。
郑和接旨后,深知此次行动需严格保密,若沿华夏沿海路线行进,恐走漏风声,打草惊蛇。
为确保行动万无一失,郑和毅然决定改变路线。
率领舰队径直驶向库页岛,计划以库页岛为中转站,再伺机对瓦剌发起突袭。
按常理而言,明军刚经历一场大规模征伐鞑靼的战役,将士已身心俱疲,此时再发动一场针对瓦剌的大规模作战,不仅后勤补给压力剧增,士卒士气亦极易因连续征战而低落,不利于战事推进。
幸得之前,祥瑞土豆在大明境内广泛传播。
此土豆亩产极高,能极大缓解粮食供应压力,明军士卒皆知大明拥有如此高产的祥瑞作物,再也无需担忧后勤粮草问题,后顾之忧尽去。
士卒们士气大振,皆愿奋勇杀敌,全力建功立业。
在充足的后勤保障与高昂的士气支撑下,明军与郑和所率水师协同作战,按照既定计划对瓦剌发起突袭。
瓦剌部猝不及防,难以抵挡明军的猛烈攻势。
一番激战过后,明军成功复刻了征伐鞑靼时的“跳岛斩首”战术,重创瓦剌部,瓦剌主力受损严重,无力再对大明北疆构成威胁。
彼时,漠北另一势力兀良卫尚未发展壮大,其势力远不及鞑靼、瓦剌,对大明边疆根本构不成任何威胁。
此次成祖御驾亲征,历时两年,先后平定鞑靼、重创瓦剌,彻底清除了漠北两大主要威胁,使大明北疆得以安定。
经此一役,漠北诸部皆震慑于大明军威,不敢再轻易犯边,为大明换来了最少五十年的边疆太平。
功成之后,成祖朱棣宣布北伐大胜,随即下令班师回朝。
大军凯旋而归,京城百姓夹道欢迎,举国欢庆。
大明王朝迎来了一段边疆稳固、国力强盛的黄金时期。
……
郑和率水师完成征伐瓦剌之助战任务后,沿原航线返航。
其舰队不仅满载军械、士卒安全归港,更携来一众特殊访客。
自南洋至西洋沿途几十国使臣、皇子,皆愿亲赴大明,一睹天朝上国风采,行朝贡之礼。
船只抵靠太仓刘家港时,港口早已布置妥当。
大明官员率仪仗队迎候,鼓乐齐鸣,旌旗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