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搞搞盐业

师爷赶紧拱手:“世子殿下,东卤池位于蒲城县西南部,西卤池则分布在富平县境内,是很多私盐贩子和大盐枭买盐的地方。”

朱存机大怒:“什么私盐贩子?这天下都是老朱家的,那这盐池也是老朱家的!”

“也就是我滴!”

“孙掌柜,你带着我的人去蒲城县和富平县,找到他们的知县,去把卤池霸占回来,给我们挣钱!”

孙青山:“好嘞,我这就去!”

有了秦王府做后台,孙青山喊上账房先生拉着银子朝蒲城县的东卤池赶去。

山西河东道解池产出的盐用来“出口”给南方和满蒙等地,挣取大量银子。

【山西解池是中国古代最大池盐产地】

而陕西境内的盐池生产出来的盐则可以用来压低盐价,这样一来,百姓们的生活成本就会降低。

能让处于崩溃边缘的陕西百姓松上一口气。

百姓们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便不会那么容易起义。

自古以来,百姓们都是被逼的家破人亡后才开始起义的。

蒲城县东卤池,上百个简易的盐棚建在池子旁边,盐户们就住在里面,靠着这个池子生活。

旱灾对他们来说影响不大,都是吃不饱肚子,也饿不死。

反正掌管盐课的官儿也不会多给他们一个铜子儿。

就是维持在饿不死,吃不饱的状态,跟现在的牛马一个鸟样。

一个个盐户目光呆滞的看着盐课司和蒲城县的知县等人带着孙青山一行赶到卤池。

随后低头如行尸走肉般接着煮盐。

朝廷敕禁断后,这些卤池在明面上已经不能产盐了。(朝廷曾下令该卤池的盐不再产出,为了更好的掌控盐资源。)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蒲城县的官员们将此地的匠户盐户赶到此地,制成的盐卖给陕西盐枭和私盐贩子。

明朝的官盐每年产出5-6亿斤,而需求却15亿斤,这就导致私盐泛滥。

所以蒲城县的官员们靠着私盐过的都还不错。

蒲城县知县文松光本来以为来了个大盐枭,从某地产公司挖的歌舞团都准备好了,结果孙青山居然拿出了秦王府的令牌。

这不是闹呢嘛!

而这次秦王府插手盐池,让这些人心里很不爽。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盐课司的官员们低头阴沉的跟着孙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