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向荀攸,抱拳说道:“荀尚书,末将以为,宁可信其有,但需万分谨慎。”
高览也倾向于张合这种观点,出声道:“荀尚书,我军顿兵坚城之下已近月余。士卒疲敝,粮秣消耗甚巨。若此计为真,便可速克临湘,避免更大伤亡。即便有诈,我大军在外,只要调度得当,亦可不致大败。”
帐内争论顿起,徐晃、张合、高览主战,认为机会大于风险。
赵云则坚持谨慎,认为应继续围困,待敌自乱。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荀尚书!机不可失啊!”一个沙哑却激动的声音响起,正是白饶。
他因伤势刚愈,脸色略显苍白,但眼中燃烧着仇恨的火焰。
恨声道:“雷公兄弟惨死当阳,此仇日夜啃噬我心!无论真假,末将请命率部为先导!若真,便为大军打开通道;若假,末将愿以身为饵,诱司马懿伏兵出击,为主力创造战机!求荀尚书成全!”
白饶说罢,竟然单膝跪地,抱拳过头,姿态无比决绝。
荀攸目光扫过众将,最后落在一直沉默的诸葛亮身上
微笑道:“孔明,依你之见如何?”
诸葛亮从容站了出来,先对荀攸及众将微微一礼。
然后走到临湘城防图前,羽扇轻点东门位置。
“老师,诸位将军。亮以为,子龙将军之虑,深谙兵家谨慎之道。而公明、隽乂、伯文诸位将军之言,亦合乘势而进之理。”
他这番话不偏不倚,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此番内应之事,依亮看来,真亦假时假亦真。”
“哦?此言何解?”荀攸追问。
诸葛亮目光湛然,分析道:“城内士族确有可能因惧祸、求生而愿降,此为其‘真’。”
“然则,以司马懿之能,其对临湘的掌控,尤其是城门此等要害之地,岂会轻易失控?王崇等人密谋,成功瞒过司马懿耳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故亮断言,司马懿此刻,极大概率已知晓此事。甚至可能……是他有意纵容,乃至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