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海疆硝烟

刘仁轨趁热打铁,将“示范村”的经验推广开来,并组织各部酋长和长老到“青溪部”参观学习。东洲的融合,从被动接受管理,开始转向主动寻求发展与进步。唐城的统治,建立在日益坚实的民生改善与文化认同之上。

长安,大明宫。

李琰看着最新送来的三方奏报,嘴角终于露出一丝真正的笑意。

岭南张岱主动出击,寻歼海上威胁,并准备进行惩罚性远征,展现了大唐在海上的进取心与决心,正合他意。

西域魏王在风波后举措得当,既保持了低调,又积极谋求战略突破,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东洲刘仁轨、韩猛的“示范村”策略,更是深得其心,这才是长久统治之道。

“传旨,”李琰心情舒畅,下笔也轻快了许多,“岭南张岱,主动寻战,扬威海上,甚合朕心!准其便宜行事,务必扫清航路障碍,震慑不臣!所需粮秣军资,着岭南节度使全力保障。”

“西域魏王,经事磨砺,愈发沉稳,朕心甚安。其所行诸策,皆准。望其善加把握,西线若有转机,即刻来报。”

“东洲示范村之策,利国利民,刘仁轨、韩猛、阿兰,功在长远。着其大力推行,所需农师、工匠、医药,可由登州后续船队增派。”

帝国的三驾马车,在经历了内外的种种考验后,非但没有停滞,反而以更加稳健而有力的姿态,奔腾向前。李琰仿佛已经看到,南海即将升腾起的硝烟,将为大唐赢得宝贵的制海权;西域微妙的外交博弈,或许真能撬动西方的格局;而东洲深入人心的融合,则将这片新大陆真正化为帝国永久的疆域与粮仓。寰宇一统的伟业,正在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