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王城易主

“成了!”李意接到协议文本,难掩兴奋。这意味着大唐的触角,终于伸入了欧洲的腹地,获得了梦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和战略支点。他立刻下令,组织一支由文官、工匠、水师人员及少量护卫组成的先遣队,携带物资,准备前往切尔松尼斯接收港口,并着手建设据点。

几乎与此同时,大食奥马尔哈里发那边也传来了微妙的变化。或许是得知了大唐与罗马达成港口协议的消息,或许是内部主和派占据了上风,奥马尔派来的使者语气缓和了许多。他不再强调要求大唐撤出呼罗珊,而是提出了一个“搁置争议,扩大贸易”的新提议,希望与大唐就呼罗珊边境现状达成一项临时谅解,并大幅降低双方商队的关税。

李意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奥马尔在东西两线压力下的战略收缩。他乐见其成,同意就边境管理和贸易便利化进行谈判,但坚持呼罗珊为大唐羁縻州的事实不容讨论。西线的紧张局势,因此得到了显着的缓和。

而吐蕃方面,松赞干布似乎也暂时收敛了爪牙,边境恢复了平静。玛丽公主的商队回报,吐蕃内部因权力和利益分配产生的矛盾正在加剧,松赞干布需要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内部问题。

西域的局面,在魏王李意缜密的运筹下,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对大唐极为有利的战略转机。

东洲,唐城及“示范村”。

“示范村”计划的成功推广,极大地促进了东洲的社会稳定与生产发展。然而,就在一片欣欣向荣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考验着唐城的应对能力。

一种从未见过的病虫害在几个最早推广新作物的“示范村”爆发,导致玉米大面积减产,马铃薯块茎腐烂。消息传开,不仅 部落人心惶惶,连一些原本积极接受新技术的部落也开始动摇,怀疑这是“触怒神灵”的惩罚。

“格物院”内,杜环和农师们紧急研究对策。他们翻阅《万物生长律》,试图找到解决方法,但典籍中记载的防治方法需要一些东洲尚未发现的特定草药或矿物。

小主,

“都护,情况紧急!若不能尽快控制疫情,恐生民变!”杜环忧心忡忡地向刘仁轨汇报。

刘仁轨当机立断,一方面命令韩猛派出军队,协助部落维持秩序,调配储备粮进行救济,稳定人心;另一方面,悬赏征集民间的防治经验,并派出多支探险队,由熟悉药理的土着向导带领,深入丛林,寻找可能有效的替代植物或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