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汗庭暗流

黑海北岸,可萨汗国王庭。

赵文渊派出的粟特使者并未立刻返回,反而滞留王庭,用带来的丝绸瓷器开路,周旋于可汗的几位妻妾、重臣之间。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亦必有舌粲莲花者。很快,一些关于汗国内部不谐的音符,被秘密传递回切尔松尼斯。

“可汗年事已高,几位王子对汗位虎视眈眈。大王子掌控东部草场,兵力雄厚,但对贸易兴趣不大,倾向用武力说话。三王子领地靠近黑海,与罗马、乃至我们都有接触,对商路之利看得更重,但其母族势力稍弱……”赵文渊看着密报,对周淮安分析道,“我们的机会,或许就在这位三王子身上。”

他立刻调整策略,命令粟特使者,将后续带来的、更精美的货物和一份“私人友谊”的信件,重点投向三王子及其支持者。信中隐晦提及,若三王子能促成可萨与大唐的和平贸易,大唐愿视其为最尊贵的合作伙伴,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与此同时,那几位被雇佣的诺曼船主,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价值。他们常年混迹于北海南至黑海的水域,消息灵通。一次酒酣耳热之际,一位诺曼首领“无意”中透露,可萨大王子似乎正与保加尔人的某个部落秘密接触,意图联合挤压三王子的势力范围。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赵文渊眼中精光一闪,“把这个消息,巧妙地透露给三王子的人。我们要让这位三王子知道,谁才是他真正的‘朋友’。”

黑海的棋局,在金钱与情报的运作下,悄然发生着偏转。

天竺,注辇国。

冯安国率领的通商使团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成功。注辇国王罗阇罗阇一世对大唐的富庶与强大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签订了正式的贸易协定,还允许大唐在卡维里帕特纳姆港设立一个常设的商馆。源源不断的唐货涌入天竺,换回的珍宝香料堆满了船舱。

然而,繁荣的贸易也引来了嫉妒的目光。长期垄断天竺与西方阿拉伯贸易的当地阿拉伯商人团体,对大唐的突然介入极为不满。他们开始暗中串联,散布谣言,声称唐人是“无信义的异教徒”,其商品带有“诅咒”,甚至试图贿赂注辇官员,限制大唐商馆的活动。

冯安国察觉到了这股暗流。他深知,仅靠商业利益难以长久维系关系。他想起了离开岭南时,太子和魏王信中隐约提及的“文化交融”之策。他主动拜会了注辇国内的佛教高僧。此时天竺佛教虽已势微,但仍有一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