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总第213章)五级文明武器的问世与意外解锁快子隧穿效应

此时细胞内的快子,既保持着超光速阈值与穿透性,又受微观时空错位牵引,运动轨迹愈发无序。

负物质不仅引力异常,还与错位时空的能量场纠缠,常规定向能量流根本无法触达核心实现中和。

二者与扭曲时空叠加形成的混合力场,既打破细胞能量平衡、催生出未知微观紊乱,又让“测准紊乱诱因”“找对干预频率”成了难题。

更关键的是,时空错位还会放大快子与负物质的相互干扰,导致“清快子必惊动负物质、清负物质必放快子失控”,原本“先清残留、再修生命体征”的逻辑彻底卡住。

林轩皱着眉,把方案草稿划掉,语气里满是纠结:“本来想先清了残留能量,再修端粒这些生命体征,可不管怎么调,清这边就动那边,快子和负物质像缠死的线,怎么都捋不顺,这不就成死结了?到底是哪儿漏了,怎么会这么拧巴?”

他还没意识到,这一切的症结,正藏在能量逆冲乱流带内部那层未被察觉的时空错位里。

林轩一时没找到具体方向,只能在心里给自己打气,转身又一头扎进武器研发的僵局里。

35.2 快子负物质谐振炮的问世与量产换装

转机,始于一场毫无征兆的远空能量爆发,它像一束意外的光,恰好照亮了此前武器研究的卡壳死角。

这天,星球外的远空忽然亮起一道淡紫色光晕,没有轰鸣,也没有冲击波,这场中等强度的能量爆发静悄悄地绽开,最终未波及星球分毫。

乱流翻涌的虚空中,快子与负物质竟自发缠成螺旋状能量流,银白与暗紫交织,像一条有生命的光带,精准绕着舰队外层防护盾转了三圈,才缓缓褪成星点消散,轨迹规整得让人不敢相信。

林轩盯着监测屏,手里的记录笔“啪”地掉在桌上,整个人猛地站起身,连实验服袖口沾着的星核晶粉都没顾上拍,就大步冲到武器监测屏前,声音里还带着难掩的震惊:“就是这个!我咋才想明白呢!快子跟负物质,压根不用靠外头的玩意儿约束,它们自己就能凑一块儿形成稳当的结构!之前一门心思想用辅晶硬扛、硬锚,那路子从根儿上就走歪了,白瞎半天功夫!”

话音刚落,他指尖飞快在屏上操作,瞬间调取远空能量爆发的完整数据,目光死死锁在参数上:“3:7!快子和负物质的比例是3:7,还有这个特定的螺旋共振频率……难怪能绕盾三圈都不散!”

说着又立刻调出谐振腔的设计图纸,手指划过屏幕时都带着几分急切,眼里重新燃起光:“立刻动手改造炮管,把这个螺旋结构套进‘快子负物质谐振炮’里,让两种能量自己在炮管里形成稳定流!”

白渊客的金芒瞬间亮如白昼,能量波动都变得急促起来,意识传声直白又通透:“这逻辑通了!和你之前用念力凝‘共振锚点’一个意思,不用靠别的东西硬绑着,让快子和负物质自己形成‘能量闭环’,自然就稳了!现在没乱流干扰,后续调试也省事,先把武器的局破了再说!对了,说不定族人细胞里的能量紊乱,也能靠这种‘让能量自己稳下来’的法子缓解,不过眼下先集中精力改武器,等武器这边成了,再把这套逻辑挪过去试就行!”

星球地面的临时建设基地,由数十个银灰色模块化舱体拼接而成,外层覆着抗辐射装甲,舱体间的通道里机械臂往来穿梭,地面炮位被半埋式掩体护住。

基地中央的万象共鸣仪正以低频脉冲运转,没有常规雷达的实体天线,却能精准捕捉空域能量波动,将目标的能量轮廓清晰呈现在屏上。

这里没有具体时空概念,全靠这台仪器感知定位,简洁却透着高效的战备气息。

林轩眼前一亮,先抬手校准万象共鸣仪的感知参数,确保目标信号稳定,再调取远空能量爆发的核心数据,在主控屏上敲定方案:“取消所有微型辅晶设计,按快子3、负物质7的比例设定能量注入阈值,谐振腔内壁刻螺旋导能纹路,参数同步传至‘高能武器精密加工中心’和‘模块化组装机械臂’!”

小主,

指令刚落,基地车间的厚重舱门缓缓滑开,占地数十平米的高能武器精密加工中心瞬间启动。

蓝色激光校准束率先扫过谐振腔毛坯,数控铣刀与离子雕刻头交替运作,在金属毛坯内壁精准刻出细密的螺旋导槽,碎屑被负压装置实时吸走,全程只听得到高频机械运转的轻响。

没过多久,一件内壁纹路误差不超0.0005毫米的螺旋谐振腔便加工完成。

紧接着,三台六轴模块化组装机械臂托着谐振腔、能量注入口、校准传感器等部件,精准悬停在待改造的炮管旁。

机械臂末端的磁吸抓手与部件接口精准对接,电弧焊接头喷出淡蓝色火焰,将谐振腔牢牢固定在炮口位置,随后另一台机械臂伸出光纤校准仪,确认谐振腔与炮管轴线完全重合,才退出工作区域。

“万象共鸣仪锁定空域靶标,实时同步目标能量坐标,能量注入准备,第一次试射!”林轩盯着监测屏,目光不时扫过共鸣仪的感知曲线,指尖按下启动键。

快子与负物质按3:7的比例,平稳注入炮管与谐振腔,在导槽引导下自发缠成银白与暗紫交织的螺旋能量流,没有丝毫紊乱。

下一秒,螺旋光束骤然从基地炮位射出,像一道跨越虚域的光带,直奔目标而去。

片刻后,万象共鸣仪传回反馈信号,监测屏上的误差数值飞速跳动,最终定格在0.001%以内。

瞄准问题,总算彻底解决。

接下来进入负物质谐振调试这个关键环节。

林轩回到主控台前,调出“四力负物质战球”的核心能量图谱,指尖在屏上划出一道反向曲线,目光专注:“参考战球核心频率,把武器谐振频率设成反向值,用反向震荡破它的力场平衡,再把频率校准器参数同步过去!”

指令下达,基地车间的量子频率校准仪立刻启动,淡绿色的校准光束从仪器探头射出,精准对准炮管末端的谐振腔。

屏上实时跳出战球与武器的频率对比曲线,林轩盯着两条逐渐靠近、最终呈镜像重合的线条,不时微调校准器的震荡幅度:“再降0.2赫兹,保持反向相位稳定,别让频率飘了!”

一旁的六轴机械臂托着适配的频率传感器,轻轻贴在螺旋谐振腔外壁,实时传回腔内能量震荡数据。

万象共鸣仪也同步切换模式,将模拟战球核心靶标的力场信号放大,强核力与引力交织的光膜轮廓,清晰显现在监测屏左侧。

“谐振频率稳定,反向相位锁定,准备试射!”林轩指尖稳稳按下启动键。

快子与负物质依旧按3:7比例注入,在反向谐振频率引导下,螺旋能量流的震荡节奏变得愈发急促,银白与暗紫的光带里,还裹着细碎的反向能量星点。

下一秒,光束骤然射出,跨越虚域直奔靶标。

当螺旋光束精准击中模拟战球核心的瞬间,监测屏上的力场光膜曲线骤然紊乱,原本紧绷的光膜泛起不规则波纹,代表强核力与引力的参数数值飞速下跌。

二者的锁定明显松了,靶标随即失去稳定,缓缓消散在空域中。

“成了!”林轩猛地攥了攥拳,看着屏上的反馈数据,眼里满是振奋,“这反向谐振频率,刚好能破它的力场制衡,就是咱们要的效果!”

快子负物质螺旋谐振炮原型机的建造方案,经过上百次修改与反复打磨,最终落地成型,静静架在实验基地炮位上。

通体银灰,炮身呈流线型收窄,中段环绕着三道淡紫色能量环,像是给冰冷金属注入了呼吸感。

最醒目的是炮口那圈螺旋谐振腔,内壁纹路在微光下泛着细密光泽,仿佛藏着一整个旋转的能量漩涡。

炮尾连接着粗壮的能量导管,末端接在基地核心供能舱上,导管表面不时闪过淡蓝色的能量脉冲,整体既透着机械的厚重,又带着能量武器特有的凌厉感。

林轩缓步走到原型机旁,抬手轻轻触了触谐振腔外壁,指尖传来细微的能量震荡。

他抬头扫过主控屏上最后一组验证数据,谐振频率稳定、能量转化率达标、反向破防效果复核通过,所有参数都稳稳落在预设区间里。

积压多日的紧绷感瞬间消散,他嘴角忍不住上扬,眼里满是藏不住的喜悦,抬手拍了拍原型机的炮身:“成了,从方向错漏到一步步成型,总算所有验证都过了!”

武器原理验证成功后,量产计划立刻提上日程。

考虑到星球缺乏其他资源,炮管毛坯、谐振腔零件、快子发生器核心组件等量产所需的材料,和熔炼炉、校准仪、智能组装机械臂等设备,全从后勤舰库存里调取。

好在库存储备充足,完全能满足57艘战舰的换装需求,不用操心材料断供。

三座“快子负物质谐振炮”量产工坊很快在星球表面搭建起来,机械臂、熔炼炉等设备从后勤舰卸载后,迅速完成组装调试。

星核源晶则从星球上被小心开采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切割校准环节由林轩亲自把控,他的量子态意识流在五级念力加持下,能精准感知晶格偏差,确保每块主晶频率误差不超过0.001Hz,避免后续武器出现谐振不稳定的问题。

林轩比之前更忙了,一边要在三座工坊间奔波,检查熔炼进度、核对零件精度,确保每门炮的组件都符合标准。

另一边依旧雷打不动扎进生命实验室,试着把武器的“螺旋谐振”“能量协同”逻辑,套用到细胞紊乱破解上,可每次调整能量配比,细胞活性都只是短暂回升,很快又因紊乱加剧回落。

“还是没摸准紊乱的核心频率。”林轩无奈地摇了摇头,“武器建设是走上正轨了,可族人细胞的紊乱频率测不准,怎么调都不对,哪怕没外界干扰,也摸不透它的规矩。”

一旁的白渊客金芒黯淡了几分,却还是宽慰:“别急,武器量产和换装是眼下急事。等忙完这阵,再专心研究族人的事,引擎研发也能提上日程,现在两头跑,反而容易乱。”

林轩认可这个道理,只能暂时把族人的事压在心底,优先推进量产。

第6200个万象日,456门快子负物质螺旋谐振炮顺利下线。

每门炮都经过三次谐振测试、两次射程校准,所有参数均符合实战标准,库存也还剩余一部分,足够应对后续可能的维修替换需求。

林轩当即下达换装指令,ROB1号从后勤舰调度2万台智能机器人,分批次在57艘战舰上展开作业。

换装现场井然有序,机械臂先拆除老旧的“四力时空弹头炮”,用库存的清洁剂清理接口残留能量。

接着将新的谐振炮吊装到位,接入舰体能量核心,核心接线环节由林轩量子态意识流亲自核对,避免智能操作出现偏差。

最后由林轩远程同步校准武器频率,确保456门舰炮都能与战舰的能量系统完美兼容,不会出现谐振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