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浮华沉淀

盛宴之后,如何收拾杯盘,并准备下一顿更丰盛的筵席?

这考验的,不再是霹雳手段和奇谋妙计,而是扎扎实实的制度设计、精细入微的治理能力,以及对人性幽微之处的深刻洞察与平衡。

他拿起案头一份由户房书吏刚呈上的报表,上面详细罗列了三月港区各类税收及特许费收入,数字依旧惊人,但增速已明显放缓,趋于平稳。

“蛋糕”做大的速度,从爆发期进入了平稳期。

如何进一步扩大贸易量?如何吸引更多元化的商贾?如何提升货物的附加值?如何防止内部腐败滋生?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外部竞争和挑战?

这些问题,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正思索间,阿大引着一人悄然入内,竟是常乐。

她今日未施粉黛,穿着一身利落的杭绸襦裙,发髻简单挽起,却别有一股清爽干练的气质。

手中捧着几本厚厚的账册。

“恪哥哥,”她将账册轻轻放在书案一角,语气带着一丝疲惫,却目光湛然,“这是上月‘海丰号’与几家勋贵合股船队的收支细目,以及妾身初步核算的下一季各工坊原料采购预算,请夫君过目。”

陈恪看着她眼下的淡淡青影,心中泛起怜惜,温声道:“这些事,让下面掌柜们先核验便是,何须你亲自劳神?”

常乐摇摇头,唇角勾起一抹无奈的笑意:“非常之时,需得非常之人。如今咱们家业越来越大,与各家权贵牵连也越来越深,账目上稍有含糊,便是授人以柄。尤其是魏国公、临淮侯那边,他们只管投银子分红,具体经营一概不问,但越是这样,咱们越要账目清晰,滴水不漏,方能长久。”

她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况且,如今你身居知府之位,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府衙的公账与咱们家的私账,必须泾渭分明,妾身若不亲自盯着,实在难以安心。”

陈恪闻言,默然点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常乐的话,点出了他面临的另一重隐形挑战——利益捆绑与避嫌。

他身兼官商双重角色,既要借助权贵资本快速推动港口建设,又要确保公私分明,不落人口实。

这其中的分寸拿捏,极其微妙。

“辛苦你了,乐儿。”陈恪轻叹一声,“待徐文长到任,将府衙财政理顺,你便能轻松些。”

提到徐渭,常乐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但愿徐先生能早日到来。他的才具,料理一府钱粮刑名,必是游刃有余。”

正说着,门外传来通禀,说是市舶司提举求见。

来人是陈恪从南京户部挖来的一位老成干练的郎中,姓周。

周提举行礼后,面带难色地禀报:“府尊大人,近日有数家福建来的海商申诉,言说其运载的蔗糖、木材在泊位卸货时,被市舶司吏员百般刁难,暗示需缴纳‘速验费’方予通行。虽未明索,但其意昭然。下官已初步查问,涉事吏员矢口否认,然……恐非空穴来风。”

陈恪目光一凝,脸色沉静如水:“可知是哪几个吏员?平日与哪些商号往来密切?”

“这……正在细查。只是,此类事情,往往查无实据,难以深究。”周提举语气谨慎。